這是謠言(6)日本水果太貴吃不起
2019/06/14
村山宏為日經中文網撰稿:在中國有條發展成神話級別的虛假資訊。那就是「日本人因為水果價格太貴都吃不起」。我認為這是中國遊客在日本看到超高檔水果後擴散的錯誤資訊。在日經中文網的「這是謠言」系列文章中我指出了多個在中國傳播的錯誤資訊,這些資訊基本上都來自網際網路。因此,我也一直主張「不要輕信網路上的資訊,而應該親臨現場用自己的眼睛對資訊進行確認」。但是,即便是通過體驗的方式來收集資訊也存在産生錯誤認識的危險。這需要考驗的是我們對所見所聞的資訊綜合起來加以判斷的能力。
![]() |
日本拍出500萬日元的兩個蜜瓜 |
日本的水果價格整體上比中國貴,但是與美國和歐洲的主要城市相比價格似乎相差不大。有一份較早前的數據(2006年),這是日本農林水産省對水果(蘋果、香蕉、西柚)的國際價格進行的比較。如果將東京為100的話,紐約為102,倫敦為94,巴黎為108,差距並不大,東京的水果價格也沒有顯得特別的貴。之後日本因通貨緊縮物價並未上漲,與已開發國家相比現在日本的水果價格或許還相對便宜。
|
當然,水果因種類不同價格有高有低。比如,菲律賓産香蕉(4〜6根)在日本折扣店的售價100日元(約合人民幣6元)到150日元,在中國卻要賣10元左右,有時比日本還貴。西瓜的話,中國明顯要便宜很多。夏天西瓜大量上市時日本的西瓜售價在每個2000日元(約合人民幣120元)左右,而在中國的北京,有時候一個西瓜還不到10元。不過東京的平均收入是北京的3~4倍,即使是2000日元的西瓜也並非貴的讓普通日本人吃不起。
品質的差異也左右著水果的價格。很多訪問日本的中國遊客表示,「日本出售的草莓、甜瓜、葡萄、梨、蘋果等水果的甜度、香味都在中國産水果之上」。品質好源於農戶精心栽培,相對而言這部分成本就會反映到價格上。在日本,價格便宜的水果並不是那麼好吃。如果將品質與日本超市銷售的水果相同的中國産水果放到中國市場銷售的話,或許價格也不會便宜吧。
為什麼日本水果價格極高的誤解會出現擴散呢?我想可能是中國遊客看到東京或大阪市中心百貨店的水果價格後産生的誤解。日本的百貨店是銷售高檔商品的場所,並不是普通百姓經常光顧的地方。日本百貨店會擺放售價2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200元)的甜瓜,但是這種高檔水果是用來送人的,被用於看望病人等特殊目的。將百貨店的水果買來自己吃的人幾乎沒有。對於日本的普通百姓來説,百貨店的水果價格太貴吃不起是理所應當的事。
訪日中國遊客經常會被介紹到百貨店購物,中國遊客可能就是根據百貨店的價格來判斷日本的物價。這與日本遊客去了趟北京的王府井就自認為了解了全中國的情況相似。普通的日本人不常去銷售高檔商品的百貨店。即使是大城市,前往居民區就會發現生鮮品的價格比百貨店便宜得多。普通日本民眾會在自家附近的超市購買水果和肉類等生鮮品。即便如此,仍有不少日本人感覺價格貴,因此也有很多人選擇在網上超市購買價格更便宜的商品。
日本水果的價格貴到連日本人也吃不起的資訊似乎是中國遊客看到百貨店水果價格後通過社交網站(SNS)擴散出去的。我們大眾媒體也要為誤解的産生承擔一部分責任。媒體一直津津樂道地介紹方形西瓜和白色草莓等特殊的日本水果。這些特殊水果的價格比普通水果貴很多。以這些吸引眼球的報道為契機,不知不覺間就産生了日本水果整體上價格極高的誤解。
要獲得正確的資訊,就不能依賴社交網路和媒體,前往當地親眼確認是最好的方式。不過,只在某一個地方進行調查也容易得到存在偏差的資訊。要想正確了解日本的水果價格,除了百貨店,還應該前往便利店、超市以及折扣店進行比價。郊外的居民區和地方城市的零售店也有必要去。另外別忘了調查網上超市及農戶的産地直銷店的價格。這種耗錢費力的調查,企業還能去實施,普通民眾就是學著去做也存在難度。
如果既不能相信網路,也不能相信媒體,自己進行調查也存在極限的話,現代人應該基於什麼資訊對事物進行判斷呢?雖然是老生常談的結論,不過還是要再説一遍,現代社會必須擁有多個消息來源。要先找到幾個值得信賴的媒體和網路上的資訊發佈者,然後根據自己的常識進行分析,從而獲得正確的資訊。可疑的資訊往往僅顯示一小部分資訊來源和作為根據的數字,導出極端的結論。動用常識進行思考的話則能分辨出大部分謊言。
如果仍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則不妨實際前往現場進行確認。網路和媒體上傳播的資訊與自己親眼所見的內容存在巨大差異的情況,其背後往往隱藏著理由。思考隱藏的理由不僅能夠分辨謊言,還能找出新的真相。在政治和經濟領域取得成功的人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擁有預測時代發展趨勢的能力。換言之,這些人擁有通過分析獲得的資訊,預測未來將發生事情的能力。
以在日本觀察水果為例。具有常識的人會注意到在日本,高檔水果和普通水果的價格存在巨大差距。然後開始基於這一資訊來預測未來。例如「中國也將迎來高檔水果銷售成為一項業務的時代。要生産出日本那樣的高檔水果,需要什麼樣的農業技術?為什麼菲律賓産香蕉比國産香蕉貴呢?將來進口香蕉在中國的售價會不會下降?香蕉價格上漲時賺錢還是下跌時更賺錢?……等等」。
有一位日本人通過投資股票積累了鉅額財富,成為出現在成功人物傳記中的人。他就是是川銀藏(1897~1992)。他雖然只上過小學,卻在1980年代成為日本首富。雖然這麼説有自我宣傳之嫌,不過是川活躍的時代日本還沒有網路,幾乎不花錢的經濟資訊來源只有《日本經濟新聞》。是川銀藏表示「我只看日經新聞。只看日經新聞就能了解世界和日本的經濟形勢。但是必須通過報紙上的文字,思考接下來將出現什麼現象」。
是川銀藏只根據從報紙上得來的資訊多次買賣股票,積累了資産。相比特殊資訊來源的有無和資訊的多寡,分析資訊的能力顯得更為重要。希望大家不做被資訊洪水擺布的「資訊弱者」,而是成為使用資訊預測未來的「資訊強者」。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村山宏
(本專欄的內容為筆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