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還是一條蟲
2020/07/27
村山宏 為日經中文網撰稿:「一個中國人是條龍,三個中國人是條蟲。一個日本人是條蟲,三個日本人是條龍」。這句話恐怕是出自1980年代流行的書籍《醜陋的中國人》(柏楊 著)。中國人每個人都很優秀,但個性突出,總搞內部鬥爭。日本人每個人的能力糟糕,但一旦形成集體,就會發揮力量。這句話作為彰顯中日國民性差異的表述一直被使用,筆者總感覺難以認同。這是因為信奉集體主義的日本經常作出愚蠢的行為。
日本的集體主義往往追求具有同質化、均等化的人。這是因為大家都採取不同的行動,將會難以形成集體。而在集體內部,對於採取與大家不同行動的人,將施加「要像大家那樣行動」的壓力,要求保持一致步調。如果持續採取不同的行動,不久就將被集體排斥。如果不希望被集體排斥,必須經常注意他人的目光,同時採取與大家相同的行動。也就是説,為了不被排斥,必須盡可能保持低調。
![]() |
下班後朝東京站走的人(4月8日,東京丸之內) |
結果,日本企業難以孕育新事物了。在企業內部提出富有個性的革新性建議,也有可能被視為「奇怪的傢夥」。非但不會得到讚賞,還有被貶低的風險。因此,內部會議都是按高管的想法推進,而年輕員工則顯示出隨聲附和的態度。這就産生了即使內部好不容易産生新技術,也難以推廣的風氣。智慧手機不可或缺的半導體記憶卡的發明者是東芝的員工,但這項技術被輕視為「怪人的夢話」。利用這項技術實現飛躍的是南韓的三星電子。
如果同質化、均等化的集體進一步進化(退化?),就將形成不負責任的體制。大家的能力都相同,意味著只要不發生失敗,任何人都會平等地獲得晉陞和加薪的機會。想要出人頭地,避開有可能被追究責任的風險較高的新項目是上策。對部下提出的新項目,中間管理層會避免作出判斷,交給上面的高管和董事來判斷。將新項目交給上面的中間管理層還算好的,更嚴重的是有人偷偷將其擱置起來。
另一方面,越是成為企業的上層,越要將責任推給部下這種意識也將發揮作用。自己避免對重要事項作出決定,試圖將工作和風險全部推給部下。就這樣,企業內部自上而下形成不管何事都逃避責任、避免自己作決定的企業文化。新項目在企業內轉來轉去的過程中變得過時,日本企業的經營判斷也經常遲緩。這也是日本企業在新業務上敗給亞洲企業的原因。
此外,不負責任的體制加強,還將招致失敗的隱瞞。在集體體制之下,如果失敗被曝光,會被追究連帶責任。眾多董事和相關人士有可能同時被追究責任。因此,為了逃避責任,相關人士會偷偷相互勾結,隱瞞失敗。提到隱瞞,奧林巴斯事件很有名。奧林巴斯因股票投資失敗蒙受了鉅額損失,但通過財務造假隱瞞了損失。歷任管理層都知道損失的存在,卻都默認了隱瞞。最終曝出長期隱瞞的是英國籍社長。
同質化、均等化的集體進一步發展,最終會成為不知道領導人是誰的集體。如果大家都具有相同的能力,任何人都有機會成為社長。也就是説,眾多董事都盼望社長的職位出現空缺。結果,形成社長更換頻繁發生的體制,不久之後,顧問、會長和社長等將變得領導人林立。在多位領導人之間,經營判斷會微妙動搖,企業的行動搖擺不定。有説法認為,曾是液晶技術王者的夏普陷入僵局,被台灣鴻海精密工業收購,正是因為領導人之間無法形成意見統一。
![]() |
夏普會長兼社長戴正吳(2019年6月) |
日本人一形成集體就能發揮力量這種傳説或源於舊日本軍隊給人的印象。裝備糟糕、體格處於劣勢的日本兵要與大國軍隊戰鬥,只能在形成集體時超過敵人。在近代戰爭中,與個人的能力相比,集體的隊列、艦隊和飛行編隊的組成更為重要。日本軍隊不斷進行集體訓練,在戰鬥中明顯強於大國士兵。1939年在諾門罕,擁有當時最先進裝備的蘇聯軍隊和只有舊式裝備的日本關東軍展開激戰,但蘇聯一方的戰死者更多。
|
在諾門罕與日本軍隊交戰的蘇聯元帥朱可夫是後來擊敗納粹德國的名將。朱可夫元帥回憶稱,諾門罕的戰鬥是漫長生涯中感到最痛苦的戰鬥。不過,朱可夫元帥説:「(日本的)高級將領缺乏積極性,似乎只能採取老一套的行動」。在諾門罕的戰鬥中,關東軍由參謀辻政信擅自替代司令官進行指揮,指揮系統混亂。在戰鬥之後,眾多日本軍隊的下級將領被迫承擔責任,被要求自殺。
自那時起,日本軍隊的集體主義就存在很多問題了。不清楚誰是真正的統帥,責任也很模糊。陸軍統帥東條英機是日本對美國開戰時的首相,而對美戰爭主要由海軍負責進行。海軍最高指揮機關應該是「軍令部」,但實際上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卻擁有很大的影響力。在山本策劃的中途島海戰中,日本海軍吃了敗仗,卻掩蓋了戰敗的事實。航空母艦部隊指揮官南雲忠一沒有被明確追究責任。其原因是,如果明確追究南雲的責任,就會導致山本處於不利境地,相對於陸軍來説,海軍的地位有可能會變弱。
日本人組成一個集體就會強大,就連在軍事上也是一種幻想。日本人組成的集體雖很少發生內訌,但作為一個集體卻缺乏方向性,在長期戰鬥或競爭中經常會落敗。由於缺乏明確的統帥,責任模糊不清,因此在面臨危機時不善於快速反應進行變革。恐怕只有在時間短且人數少的情況下,日本人才能發揮集體的力量。如果人數較少的話,每個人就會有明確的任務和責任。也不會出現多名統帥亂指揮的情況。
其實,在現代日本社會,受到高度評價的是脫離集體、獨自埋頭工作的人。作家村上春樹幾乎與日本文壇沒有交流。音樂家坂本龍一旅居紐約,偶爾才回日本。足球名將本田圭佑經常輾轉于荷蘭、俄羅斯、義大利、墨西哥、澳大利亞、巴西。在諾貝爾獲獎者當中,也有很多不隸屬於任何一所超一流大學或有名研究所而取得成就的人,比如田中耕一、下村修、中村修二、大村智等。
![]() |
只有像明治維新後的日本軍隊那樣,沒有時間和資金培養每個人的能力之時,集體主義才會發揮有效作用。筆者認為,如果社會和經濟有餘力的話,不管是中國還是日本,最好還是磨練個性,而不要埋沒于集體中。即便同伴之間稍微有點爭吵也沒有大礙,個性需要相互碰撞才能獲得發展。富有個性的人們創造出來的價值會迅速推動整個社會發展。不能用集體優先的邏輯來摧殘個性。
最後,如果讓我修改一下據説是出自柏楊之手的名言警句,便會是這樣:「一個日本人是條蟲,三個日本人是條龍,十個以上的日本人還是一條蟲」。
本文內容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村山宏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