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其實很無聊
2012/12/03
![]() |
穆爾西在開羅演講。(11月23日reuters-kyodo) |
話題回到中國。在中國各地,地方官員在工程項目上的貪污問題正引發關注。全國各地的地方政府在不斷徵用普通居民的住房,然後利用得到的土地建造新的住房和道路。利用這些住房和道路,不少地方領導賺到了大量金錢,但被迫放棄自己住房的民眾卻只能得到很少的補償。憤怒的民眾會選擇與地方政府進行對抗。這樣的騷亂在中國各地時有發生。很多人認為要防止這種事態的發生,「民主化」是必不可少的。
那麼,如果通過選舉來選村長和市長,政治家的貪污是否會根除?如果言論自由得到保障的媒體監督政治家,腐敗是否會銷聲匿跡?如果對國有企業進行民營化改革,特權人群是否會消失不見?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即便在民主主義國家美國和日本,政治家的貪污和企業經營者的惡行也是每天都在發生。要消除腐敗和社會弊端,僅僅依靠選舉和言論自由是遠遠不夠的。為了消除産生社會弊端的土壤,必須始終堅持「民主程式」。
什麼是「民主程式」?下面以地方政府的開發項目為例做個具體説明。地方政府最初必須做的事情是舉行會議向民眾説明項目的情況。政府有必要向民眾講清推進開發項目需要花費多少資金、將來能夠獲得多大收益。此外,還必須詳細説明項目對環境産生的影響等問題。在會議上,民眾可能會提出各種意見,而且可能分為贊成派和反對派,結果讓討論無法迅速統一。
有時還必須事先確定討論的時間是1年還是2年,必須確定最終如何匯總大家的意見。是半數以上民眾贊成即可?還是需要3分之2以上民眾贊成?在評估遷走的居民應該獲得的補償金額時,還需要保證公平性,也就是説應該由專業的房地産評估人士等來評估居民住房的價格,建立合理的機制,支付合理的拆遷補償。即便如此,也應該允許心存不滿的民眾在諮詢律師等人士後與政府進行交涉。
![]() |
浙江在新建道路中的住宅(reuters-kyodo) |
如果國有企業的民營化改革堅持「民主程式」,舞弊行為將得到遏制。在一段時間內,曾有企業經營者和官員借民營化之名違法低價獲取國有資産,進而大賺特賺,這種行為已經成為嚴重問題。為了消除這一問題,仍然必須由會計師合理估算企業的資産,然後給出能讓任何人都認可的價格。此外,還需要監督這種評估的獨立組織。如果是有限責任企業,則需要召開股東大會,向股東説明情況並徵得股東的贊成。同時,還需要建立專門查處與企業和金融有關的舞弊行為的司法機構。
為了防止腐敗、緩解民眾的不滿,需要建立詳盡的機制、規則和程式,而且需要培養執行這些原則的大量專業人士。這樣麻煩的事情必須在中國的農村地區和很小的地方城市實施。在完善對話機制和相關法規的同時,還必須培養律師、會計師、房地産評估師、法官以及熟悉法律的行政官員。如果沒有這種腳踏實地的努力,「民主主義」就無法發揮作用,也難以消除腐敗。
提到民主,可能有人馬上就會亢奮地高喊「改革」,但真正的民主則是乏味的程式的累積。提到根據民眾意願做決策,這聽起來非常美好,但關鍵問題是民主主義指的是多數派和少數派在什麼地方作出妥協。可以説所謂的民主主義就是為達到彼此妥協不惜花費大量時間進行溝通,並按照法律來促成妥協。
要實現民主,既不需要英雄,也不需要戲劇性。相反,民主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金錢,而且效率非常低下。經濟快速發展可能就此一去不返。但是,歐美和日本仍然選擇了民主主義,因為這些國家相信民主主義從長期來看能夠防止社會弊端,符合社會整體利益。
上面闡述的對話機制的構建、相關法規的完善和專業人士的培養等等,都是今日的中國可以做的事情。筆者認為,通過不斷推進這樣的小改革,有朝一日就能進行重大的改革。相反,如果不推進小改革,不在社會基礎層面建立民主機制,即使實行選舉,民主主義也難以發揮作用。在本文開頭提到的埃及,政治持續陷入混亂的原因在於民主機制尚未在整個社會紮根。
更為嚴峻的案例或許是位於中國北方的那個「巨大國家」。20多年前,該國的獨裁政權崩潰,引入了通過選舉産生總統的機制,但至今民眾仍然不能反對總統。總統親信經營的國營巨大石油企業壟斷了財富,貧富差距不僅沒有縮小,反而日漸擴大。而媒體也對總統俯首帖耳。這是因為該國雖然實行了選舉制度等重大改革,但卻忽略了自治機制、企業民營化以及司法制度等小改革。
希望中國不會出現這樣的局面。關注日經中文網新浪微網誌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
相關連結:民主需要形成和沉澱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