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MAO醬流淚的中國人
2014/02/27
![]() |
索契冬奧會上的日本花滑選手淺田真央(kyodo) |
「其他的選手征服了裁判,MAO征服了觀眾」,「王者不一定就是勝利者」,「看外國選手的比賽第一次哭了」。中國人在網上的這些評論傳播到日本後,在日本的網路上引起了反響。在日本的網路上,被稱為網路右翼的發言十分突出,但就連網路上的右翼也表示「不會再討厭所有的中國人了」、「中國是一個好就會説好的民族」,對中國人給予了肯定。筆者從網上在看了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被淺田感動而哭的兩位解説員的對話視頻後也流淚了。
筆者在本欄目中一直為過度的國家主義敲響警鐘。國家和政府雖然是保護公民的重要組織,但若過於強大就會變成支配民眾的怪物,愛國心也會陷入排外主義。1930~40年代日本就陷入了國家主義和愛國心的陷阱,以國家幸福這一美名發動戰爭,殺害了很多亞洲人民,也失去了眾多本國人民。當時的日本一味強調國家這一抽象存在的繁榮,卻忽略了個人、家族和社會的幸福,導致了愛國心高漲、陷入精神鎖國狀態,也丟失了與國際社會合作的態度。
即使國家變得強大,若民眾生活依然貧困就沒有意義。要是陷入精神方面的鎖國、停止吸收外國的技術和文化,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就可能放緩。國家主義面臨的危險是有可能引起其他的國家主義。如果一個國家加強國家主義,為了與這個國家對抗,其他國家的國家主義也將加強。如果不知妥協的國家主義相互碰撞,繁榮就將煙消雲散。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法德三大歐洲強國為了各自的國家,推動國民進行了慘烈的戰爭,但最後既沒有戰勝國也沒有戰敗國,卻都因戰爭而精疲力盡,進而喪失了主導世界的力量。由於這場消耗戰,很多普通人失去了父母、孩子及戀人。在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中獲勝的美國也陷入疲弊,如今仍未擺脫困境。可見現代戰爭是沒有勝者的。
希望中國不要重覆這樣的悲劇。雖然筆者非常理解中國痛恨七、八十年前日本軍隊侵略中國的心情,但復仇戰爭對哪一方都不利。與勝負這個國家的面子和自尊相比,我們每一個人的幸福更加重要。不論國籍和民族,人們都是追求幸福的。希望中國不要通過日本這一國家框架來觀察日本人,這樣的話就會發現和中國人一樣歡笑和哭泣的人。同樣也希望日本人不要通過中國這一國家框架來觀察中國人。過於意識到國家就會看不到活生生的人。正因為如此,筆者一直都在批評過度重視國家的思維方式。
像筆者這樣的記者即便闡述這種理想觀點,效果也是微乎其微,但淺田真央卻超越日本和中國的國家界限,為我們帶來了感動。無論是日本人還是中國人,都看著MAO醬的奮鬥而哭泣。這裡並沒有政治可以進入的縫隙。大家都是作為相同的人在哭泣。淺田真央讓我們想起還有比國家更加寶貴的東西。
自3月起筆者將從東京搬到泰國的曼谷生活。日經中文網上線以來,我不間斷地連載了《日本人小聲説》,到曼谷後仍打算繼續這個專欄。當然還會跟以往一樣説很多中國的壞話。我覺得不會有讀者産生誤解,因為批評中國是希望中國一點點變好。若非如此,是不會堅持特意去寫那些讓很多中國人討厭的文章的。
各位讀者,下次這個專欄的文章將會來自曼谷,帶著愛情,不,不,還是充滿挖苦、冷笑和嘲諷……
作者村山宏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
專欄-日本人小聲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