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是面和心不合的複雜關係
2014/07/15
在領土主權和網路間諜問題上,中美之間的分歧仍未彌合。新型大國關係的前景仍不明朗。外交和安全保障方面正處於這種局面,而在經濟問題上,則呈現出另一種情況。下面整理一下美國財政部的觀點。
|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將關注貨幣寬鬆的對外影響
對於中國政府通過外匯干預誘導人民幣貶值、美國貨幣寬鬆及其結束帶來的資金動盪,針對這兩個問題,即使其他國家提出批評,中美兩國也會當是耳邊風。而一旦舉行雙邊對話,就相互承諾會妥善處理。很想説這或許就是大國關係,至少對於全球市場來説總歸是好消息。
對於中國擔任主席國的11月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首腦會議,美國也將為成功舉行提供支援。此外,對於因美國國會蠻不講理而無法取得進展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出資比例改革,美國方面也做出了承諾。
關於此前成為問題的中國侵害智慧財産權問題,中美之間承諾防止侵害企業秘密。此外,旨在擴大資訊化技術協議的磋商以及雙邊投資協定談判也在推進。
美國具有優勢的能源和金融也是如此。美國將為中國的能源制度改革提供支援,同時承諾向中國提供有關天然氣出口許可的資訊。而在讓中國感到頭疼的大氣污染和溫室氣體排放問題上,中美也決定相互妥協。
![]() |
其依據是中美就美國7月實行的《海外帳戶納稅法案》(FATCA)簽署了政府間協議。中國政府將積極協助防止美國個人及企業逃稅的目的十分明確。
作為交換條件,中方要求美國政府提供中國個人及企業藏匿在美國金融機構的資産相關資訊。以防止官員、國有企業的高層進行資産轉移。在這一點上,中美相互協助也是意味深長。
對於中國而言,美國是最重要的出口國,外幣儲備的最大投資對象便是美國國債。而對於美國而言,如果最大的美國國債持有者,如果中國的經濟陷入危機,這也會給美國造成困擾。
這種相互關係起到了防止兩國經濟對立的作用。説的好聽點是這樣,但並不是就此可以霧散天晴。因為此次中美兩國達成的協議,是包括市場參與者在內,外界人士很難看清本質的兩國間協議。這種關係一般稱為「面和心不合」的關係。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瀧田洋一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