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航墜機改變世界經濟地緣政治學?
2014/07/22
擊落馬來西亞客機的導彈是從親俄羅斯派地區發射的——7月18日在白宮舉行緊急記者發佈會的美國總統歐巴馬這樣表示。歐巴馬看法是很有可能是親俄派所為。
![]() |
圖為歐洲安保合作機構額人員在烏克蘭東馬航墜機現場及親俄派武裝(reuters-kyodo) |
雖然尚不清楚發射導彈的是俄羅斯軍隊還是親俄派烏克蘭反政府勢力,但美國政府正在加強批評俄羅斯的姿態。「憤怒、痛苦、疑惑」—— 美國《時代》週刊(電子版)如此報道。
馬來西亞航空今年第2次遭遇嚴重慘案。但是,此次是由阿姆斯特丹飛往吉隆坡、馬航與荷蘭皇家航空公司(KLM)聯合運營的航班。
在283名乘客中,180多人為荷蘭人。此外由於大量國際愛滋病學會相關人士搭乘該客機,歐美媒體已經沸騰。
此外,此前已很緊迫的烏克蘭局勢也進一步升溫。傾向於這種看法的市場相關人士也被迫再一次認識到地緣政治風險的升溫。
事件發生當日的17日遭遇拋售的美國股票18日迎來急劇反彈。市場一廂情願地認為事件的影響是有限的,但不容忽視的是,其背後的問題已經再次浮出水面。這是美國歐巴馬政權拒絕擔任世界警察帶來的全球爭端連鎖反應。
好像是與此次的客機遭擊落事件相呼應,以色列內塔尼亞胡政權17日開始對巴勒斯坦臨時自治區加薩走廊實施地面進攻。這可能是因為對伊斯蘭基本教義組織哈馬斯針對以色列核設施實施的導彈攻擊感到擔憂。
就在這之前,伊斯蘭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相繼控制了伊拉克國內的主要城市。很難判斷中東的下一個火種將出現在哪。
![]() |
在烏克蘭,親俄派武裝勢力對18日啟動客機墜毀現場調查的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OSCE)調查團進行了阻撓。這無論如何都是不應該的。在對俄經濟制裁方面感到猶豫不決的歐洲方面或許也將與美國保持步調一致,加強制裁。
巧合的是,在客機遭擊落事件發生的前一天即16日,美國和歐盟(EU)決定加強對俄制裁。美國將制裁對象擴大至俄羅斯最大石油企業俄羅斯石油公司等俄羅斯主要企業,將斷絕這些企業在美國籌集資金的渠道。此外,歐盟也將停止歐洲投資銀行(EIB)提供新的項目融資。
美歐終於開始採取行,但陷入困境的俄羅斯是否將投入中國的懷抱呢?此外,在美國目光被烏克蘭和中東吸引為良機,會不會有國家在東亞等地享受「閻王不在,小鬼翻天」之樂……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瀧田洋一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