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威脅中國的「重回美國製造」
2012/01/05
據去年12月26日日經新聞報道,美國的飛機産業和汽車産業正在逐步「南下」。所謂「南」指的是卡羅萊納州和德克薩斯州等美國南部各州。 筆者駐美國時曾就《汽車産業在南下》進行過採訪。不過,美國汽車産業最近的動作好像遠遠超過了當時。而主要原因就是南方人工費低廉。
據日經的上述報道,豐田去年11月投産的密西西比工廠的起始工資為時薪15美元。和美國通用汽車(GM)曾支付的包括醫療費等社會保障費用在內超過80美元的時薪相比,勞務成本得到大幅削減。
而通用汽車公司的破産就是引發上訴動向的原因之一。毫無疑問,GM走到破産重組這一境地,其中就有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一直不願意支援通用汽車實施裁員和養老金改革。
但是,如今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已經是通用汽車公司的大股東之一。為了通用汽車能存活、重建並實現今後的增長,聯合會開始以積極的姿態應對各種各樣的問題。因此,也出現了以前無法想像的低水準工資協議。
製造業到南部尋找出路
雖然筆者想寫底特律從此走上了復興的道路,但通用汽車和福特汽車,還有日本的汽車廠商都在奔向南部。以低工資水準簽署的協議很多都是以在南部建廠為前提。如果在10年前,管理層剛剛説要向南部轉移,工會組織就會鬧翻天。但是,已經是大股東的汽車工人聯合會如今對公司方面的方針非常配合。
從結論上來説,美國製造業正在迎來新的變革期。稱其為「選址革命」也毫不誇張。除了汽車産業之外,工會勢力強大的飛機廠商和類似通用電氣(GE)的廠商也正著手在美國南部進行大筆投資。
著眼於上述潮流,波士頓諮詢公司(BCG)於去年入秋時節推出了研究報告《重回美國製造(Made in America Again)》。提到「美國製造」,就令人想到上世紀80年代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推出的報告,而這次全世界也都爭相閱讀BCG的這份報告。
據報告稱,「中國的工資水準正在以年平均15~20%的速度急速上升,如果這一趨勢持續下去,到2015年前後,美國南部等地區的生産成本將低於中國」。 據稱,對這份個報告反響最強烈的就是中國。該公司稱最近BCG中國辦事處不斷接到「報告內容是否屬實」的諮詢。
説來,美元貶值趨勢的確推動了美國東山再起。此外,來自「更南的地區」的壓力也使得美國南部各州的工資水準走低。
作為出口基地墨西哥日益搶眼
![]() |
日産在2010年10月的巴西聖保羅車展上發佈墨西哥産「瑪馳」 |
從全球範圍來看,作為出口基地的美國南部加墨西哥的組合的地位今後將日趨重要。在日本企業中,日産汽車和馬自達已經加強了墨西哥業務,豐田也在探討將美國南部工廠作為向與美國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的南韓等地出口的基地之一。
日本企業今年還將繼續承受日元升值的壓力。在汽車産業中,豐田、日産、本田等3家公司在努力要為日本國內留下總計500萬輛的生産量。但是,日本廠商的競爭對手不僅僅是中國和泰國,還應該注意到,美國和墨西哥聯盟也在一步步地加入到競爭的隊伍中。
日經新聞編輯委員 中山淳史:1989年進入日本經濟新聞社。經歷産業部、美洲編集總局(紐約)以及證券部等部門,現任産業部編輯委員兼評論委員。執筆汽車、電機、運輸等領域。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