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金融市場的中美風險
2015/01/06
2008年的雷曼危機已經過去7年。加息是美國經濟進入正常模式的證據。但是,對於全球的市場相關人士來説,這同時也是不確定因素。因為這有可能導致此前為追求較高收益率而流入世界金融市場的資金重返美國。
證券分析師全球團體——CFA協會於去年底向世界各國的會員聽取了2015年的展望。作為對母國市場最為嚴重的威脅,選擇「資金由新興市場國家回流至已開發國家」的受訪者比例在南非達到94%,而在巴西和印度則分別達到93%。這3個國家由於對外支付能力並不穩定,被列入「脆弱五國」,被視為貨幣一有風吹草動就將遭到拋售的國家。其貨幣遭受拋售的契機正是美國超貨幣寬鬆政策被風傳「退出」的時候。
1994年美國轉向貨幣緊縮,第二年墨西哥陷入了貨幣危機。目前,各國正在防範資金外流,例如印度通過限制黃金進口來削減經常項目逆差。資金或將試探能否趕上「那個時間」。
作為世界第2大經濟體,中國推進改革,希望將投資主導的經濟轉向消費主導的經濟。隨著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經濟減速將難以避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2013年曾為7.7%的經濟增長率今年將降至7.1%。而焦點是中國能否順利減速。在雷曼危機發生後,中國實施了以大規模經濟刺激政策為代表的投資,結果産生了類似於日本經濟泡沫後的設備、債務和就業等「3個過剩」。如果迅速減少設備和債務,將發生就業問題,而至關重要的消費將無從談起。
此外,原油價格暫時跌至每桶51美元左右,創出了5年零8個月的最低水準。在通貨緊縮風險日趨加強的歐洲,受貨幣寬鬆預期的推動,歐元對美元匯率已貶值至約8年零10個月的最低水準,同時希臘風險再次發酵。
這些因素的影響當然會波及日本。或許很多投資者仍然記得日經平均指數暴跌1143點的2013年5月23日。其起因就是美聯儲(FRB)暗示退出量化寬鬆,同時中國發佈了疲軟的經濟指標。原油價格走低將抑制進口物價,因此很多觀點認為,「日本銀行越來越容易進一步採取大膽的貨幣寬鬆舉措」。日美歐貨幣政策的方向性將出現明顯差異,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資金的波動容易進一步加大。
目前,不少全球投資者對日本經濟寄予厚望。據美國投資公司貝萊德集團(BlackRock Inc,也稱黑岩)統計顯示,去年1~11月,有134億美元資金流入投資於日本股票的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該公司指出「考慮到低估值和經濟刺激政策,日本2015年仍將是重要的投資目的地」。
「海外投資者對日本經濟仍然非常期待,我們必須回應這種期待」,1月5日的新年後最初交易出現連續2年的下跌開局後,日本交易所集團首席執行官(CEO)齊藤惇如此表示。同時這也是在敲響警鐘——在日本政府和企業難以回應投資者的期待時,反向作用將也常巨大。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梶尾誠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