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復甦中的警告
2012/02/20
此外,美國經濟也在好轉。截至去年夏季長期高居9%左右的失業率目前開始持續下降,1月的失業率為8.3%,環比下降了0.2個百分點。市場期待著,如果就業增加,佔美國國內生産總值(GDP)7成的消費將上揚,全世界的出口企業都可以從中受惠。
比特擔心「市場過於樂觀」
正因為如此,前一段在日本訪問的美國花旗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威廉姆比特的擔心令人耳目一新。比特説「市場過於樂觀」。作為英格蘭銀行原金融政策委員的比特在市場相關人士之間應該是大名鼎鼎。而作為美國一家銀行的首席經濟學家比較少見,比特是以歐洲為基地展開活動,因此比特對歐債危機有切身感受。
比特強調稱,援助希臘的談判、歐洲各銀行的增資、敲定南歐各國財政重建政策等等,「ECB只是借助長期再融資操作賺了時間。除此之外什麼都沒有改變」。乘著市場暫時穩定下來之時,應該推進的應急措置堆積如山。如果因樂觀情緒而放鬆警惕從而疏忽大意的話,早晚會被投機資金鑽空子。
比特還擔心應急措置實施後的問題,擔心「歐洲各國領導人能夠推動涉及整個社會的結構改革麼?」。
為實現長期增長,僅依靠當前的財政重建政策是遠遠不夠的。今後的目標是提高生産效率和強化産業競爭力。比特稱「既要推進削減公共事業和民營化,還要促進年輕人進入有利於年長者的勞動力市場。但讓既得利益階層進行改革並非易事」。
比特認為歐洲最早在明年中期才能擺脫負增長。他的結論是「世界的復甦只能是‘羅格夫·萊因哈特型’」。
肯尼斯·羅格夫(Kenneth Rogoff)和卡門·萊因哈特(Carmen M.Reinhart)曾經對過去800年的世界危機歷史進行分析,合作撰寫了一本名為《國家破産》的著作。兩位學者表示,各國從1929年大恐慌中擺脫出來所花費的時間平均為10年,而雷曼危機後的情形也與當時非常相似。因此比特認為,即使經濟已經復甦,其速度也只能很緩慢,如果因當前的回暖而忘乎所以,今後就要為錯打算盤而自食其果。
説到慎重,美國併購基金巨頭黑石集團首席執行官(CEO)史蒂芬·舒瓦茲曼(Stephen Schwarzman)在最近的決算發佈會上的發言意味深長。史蒂芬·舒瓦茲曼表示,「在美國的失業人數統計中不包括放棄就業的人和不得不靠兼職糊口的人。實際上失業率更高」。這也是出於對樂觀情緒的警告。
史蒂芬·舒瓦茲曼在2010年底就曾極為樂觀地放言説,「未來的歷史家會將2011年定位為雷曼危機的創傷得到進一步修復的年頭」。但是,現實是歐洲危機愈演愈烈世界景氣萎靡不振,企業業績也遭遇寒流來襲。
超凡投資家也未能對源自歐洲的危機作出正確判斷
去年是眾多知名投資家都沒有對源自歐洲的全球經濟惡化走勢作出正確判斷,成為「打錯了算盤的一年」。舒瓦茲曼或許就是其中的一人,但吸取了教訓的超凡的投資家們的警告頗有説服力。
日經編輯委員 梶原誠:1988年進入日經新聞。歷任首爾、紐約、證券部編輯委員、評論委員及駐美洲總局(紐約),2011年4月起任職證券部編輯委員。感興趣的領域為「從市場看到的任何現象」。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