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日産總部遷離日本

2012/03/22


   日經新聞編輯委員 中山淳史:雖然沒有日本家電廠商那樣嚴重,但日本汽車廠商在本財年的業績也疲軟不振。可是,在一片灰色調中日産汽車卻放出異彩。日産在中國如魚得水,不過份拘泥於日本的製造能力,而是只要覺得能勝出,就是與競爭對手也會積極建立合作關係。支撐日産強勁勢頭的秘密大概就在這裡。但是,日産如果就這樣發展下去的話……

    日産2011財年的合併凈利潤為豐田和本田的1.5倍左右。首次登上日本汽車行業冠軍寶座。

    一直以來日産在中國市場表現得比豐田都要好。但是,令人感到吃驚的是除了在略顯劣勢的美國之外,雖然遭遇了大地震和泰國洪水的影響,日産任然在歐洲、中南美以及東南亞等全球市場實現了銷售增長。而增長的背景恐怕是日産經營的全球化。例如,日産的新車研發基地如今在全世界已有13處。研發人員2萬人中3成為外國人。

立足上海全球採購

     日産的零部件採購大本營設在上海。日産立足上海找尋價格低廉且品質優良的零部件。在應對歐元匯率風險方面,日産也已構築起了幾乎不受匯率變動影響的體制。
戈恩在位於中國合資公司鄭州日産汽車第2工廠的竣工儀式上(2010年9月)

    日産董事會的近半數成員都是外國人。擁有巴西和法國國籍的總裁卡洛斯·戈恩每個月中有一半時間都在日本之外度過,一邊忙著與各國首腦和企業高層直接會談,還要推進合作和併購工作。

          自從戈恩開始統率日産以來,日産的這種模式幾乎沒有發生過變化。但是,經營的全球化不僅限於日産的高層,而是涉及到了所有部門、工廠以及銷售一線,日産的工作方式在不斷變化。

   這種經營模式將把日産帶到哪?

   要解讀這個問題,有一個提示應該是日産去年公佈的中期經營計劃「88」。「8」指的是營業利潤率、世界市佔率等日産力爭實現的目標數值。但是,在這個計劃中重要的不是「8」這個數字。這個計劃最重要的部分在記者會上並沒有提及,日産公關負責人在投資者説明會上披露的2個「1萬億日元」才應該是這個計劃的核心。

   
        截至2016年,日産將以削減日元成本為主改善1萬億日元的收支。同時,計劃每年向新興經濟體市場和電動汽車領域投入近1萬億日元,加速海外增長的步伐。削減日本的成本,但投資對象卻未必在日本。中期經營計劃意味著日産今後將逐步離日本而去。

    日産去年已經宣佈將負責高檔車「英菲尼迪」品牌的總部功能轉移到香港。實際上,有消息稱在作出上述決定時,戈恩曾考慮過不僅把「英菲尼迪」,而是把橫濱的日産總部的全部功能都遷移過去。雖然由於大地震等原因,最終只遷移了一部分部門,但如果上述消息屬實的話,在不遠的將來仍有日産會將總部遷到日本以外某個地方的可能性。至少,戈恩將常常將日本和海外作比較,並繼續考慮遷移的規模和時機。

   日産作出上述決策的背景可能和日本汽車行業所受稅率高、日元高漲等經營環境有關。但是,僅僅這些因素不足以説明日産遷移總部的構想。

蘋果6成以上的現金儲備留在美國外

   全球化具有使企業和國家關係變得微妙的一面。例如,蘋果由於智慧手機銷售強勁,手頭上的現金已經可以匹敵美國聯邦政府的現金儲備。但是,其現金儲備的6成以上都在海外,對於這些資金的用途,蘋果並沒有作詳細説明。

    去年10月,美國微軟斥資85億美元收購了網路電話軟體巨頭Skype。當時微軟使用的資金都是海外資金。美國企業並不認為現金儲備是必須拿回本國的資金。今後日産在資金積累和使用方面很可能會接近這些企業的模式。

    全球的企業都在把競爭轉移到「全球」這個大舞臺。已經到了總部在哪都無所謂的時代。即使日産仍將總部留在日本,資金投放的也將是全球。在日本企業中,最有可能走在時代前端的正是日産。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