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亞手機普及與中國山寨

2012/03/24


 
馬賽族男子手裏拿著中國製造的手機
      日經新聞論説委員 關口和一:非洲東部的肯亞,在這個以馬拉松和乞力馬扎羅山而聞名的國家,最近手機開始普及,其普及率竟然達到70%。以獨特民族服裝而聞名的「馬賽族」也已經在使用智慧手機,支撐著肯亞手機普及大潮的是來自中國的産品。雖然山寨産品橫行,但中國企業在非洲的飛速發展確確實實地推動了肯亞的資訊化進程。
  
     從肯亞首都奈洛比驅車約4個小時,就到了薩凡納草原,這裡生活的土著居民馬賽族至今仍居住在用牛糞和泥土建造的房屋裏。馬賽族以牧牛維持生計,也沒有電和自來水。手機卻正逐漸在這裡得到普及。在牛群的前面和後面的人能夠一邊相互聯絡一邊放牧,手機成了非常便捷的工具。

席捲奈洛比的中國山寨手機

    肯亞人的平均年收入約為8萬日元(約合人民幣6200元)。如此低的收入水準為什麼能用得起手機?答案是在奈洛比市內來自中國的山寨手機從大概人民幣200元左右就能買到。從倣冒NOKIA(諾基亞)的「OKIA」,到「iPhone5」等實際不存在的手機品牌,種類繁多。據説這些産品完全能盡到手機的職能。
    
        手機的充電問題也是把中國産的太陽能電池板放在屋頂上,然後自己來充電。由於肯亞地處赤道上,充電效率非常高,而且購置太陽能電池板後,還能夠以每次1元多的價格為附近的手機使用者提供充電服務,或者可以用電推子經營理髮店等,很快就能回成本。在電力方面形成了「自給自足」的經濟。

識字率低手機也照樣普及
 
    肯亞的手機運營公司薩法利首席執行官(CEO)麥克·約瑟夫表示,2000年時該公司的手機用戶只有1萬7000人,而到2010年時已增至1200萬人。整個肯亞手機市場則已經增至2500萬部以上。肯亞的手機大多數都採取預付費手機卡方式,如果以存儲電話號碼等資訊的IC晶片「SIM」來計算,其數字將更為龐大。


      研究資訊通信技術全球潮流的日本九州大學教授篠崎彰彥説,「手機的最大特徵在於即使在識字率很低的國家也能得到普及」。相對於固定電話和網際網路存在識字率不達到一定程度的國家就無法普及的問題,手機在識字率只有30%的國家也可以普及。即使不識字也可以進行語音通話。

     手機在肯亞受到追捧的理由還不只這一點。稱為「M-PESA」的電子貨幣付款系統也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這是參股薩法利的英國手機巨頭沃達豐於2007年在肯亞推出的一項服務,「M」表示「移動」,「PESA」在斯瓦希裏語中意為「金錢」。

     在收入很少的肯亞,金融機構非常落後,擁有銀行帳戶的人很少。「M-PESA」可以幫助人們通過手機簡訊進行資金轉帳。用戶可以在設在肯亞國內各處的薩法利代理店處存入現金,然後發一個簡訊,收到簡訊的人在其他代理店只需出示簡訊和身分證就可以拿到現金。這項服務還可用於支付酒店和公交車費用,還可以通過給自己匯款而不必攜帶鉅額現金行動。

從山寨到正品

     此外,有些山寨手機還裝備著本來沒有配置的大型揚聲器。這樣,只要在揚聲器上插入存儲著數字音樂的存儲卡,手機就變成了收錄機。手機終端的價格即使達到幾百元人民幣,考慮到這些功能也值得購買。從某種意義上來説,一種「獨特的手機市場」正在肯亞擴大。
     
   
華為在「行動通訊世界大會」上的展區
     諾基亞曾經發表説,在肯亞山寨手機帶來的損失額約為30億日元,但山寨手機推動了手機用戶的增長,使得手機市場本身也隨之擴大,最近正品手機的銷售也出現了增長。中國的華為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持續擴大了市佔率。華為的銷售總額約為2.5萬億日元。是僅次於瑞典愛立信的世界第2大通信設備廠商,銷售額的7成以上來自海外市場。

     筆者有幸日前還採訪了在西班牙巴塞隆納舉辦的全球最大手機展銷會「行動通訊世界大會」,看到華為在展會上設置了龐大的展區。該公司發佈了支援高速無線通信「LTE」的智慧手機等新産品,吸引了全世界6萬多名入場者的眼球。來自中國的華為的競爭對手中興通訊也參加了展會,顯示出超過南韓三星電子和LG電子的影響力。

     在非洲,模倣日本摩托車的中國摩托車廠商重慶力帆實業的「HONGDA(轟達)」商標侵權問題引起廣泛熱議。不過,以山寨産品起家的這家廠商現在也開始憑自主品牌「SKYGO」擴大市佔率,成長為日本廠商的強有力競爭對手,山寨真可怕。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