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恐襲啟示錄(2)敵人的敵人是朋友?

2015/11/30


  11月24日美國白宮。在結束與法國總統歐蘭德(61歲)的會談之後,美國總統歐巴馬(54歲)在記者會上字斟句酌地表示,「如果俄羅斯專注於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錯誤應該不會輕易發生」。這裡説的是稍早之前發生在敘利亞邊境附近的土耳其擊落俄羅斯軍機事件。歐巴馬譴責俄羅斯在敘利亞正在攻擊溫和的反政府勢力,但避免了深究。同時還表示「土耳其與俄羅斯的對話非常重要」,積極顯示出不希望讓事態升級的姿態。

在G20峰會上相互交談的普丁總統(左)和歐巴馬總統(11月16日,AP)
  11月16日晚間,在土耳其南部安塔利亞(Antalya)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首腦會議閉幕後,各國首腦舉行了記者會。其中,歐巴馬的記者會提前了近1個小時舉行,他指出「關注焦點集中於可恨的巴黎恐怖襲擊上」,其發言持續了1個小時。

  在巴黎系列恐怖襲擊事件之後,各方關注的是歐巴馬將採取怎樣的行動?然而他的表態並未發生改變。關於是否派遣美國地面部隊,再次重申「不打算向伊拉克和敘利亞派遣美國地面部隊」。

  歐巴馬在宣告終結前美國總統小布希(69歲)發動的阿富汗與伊拉克2場戰爭的基礎上當選總統。地面部隊的派遣將意味著其「政治遺産」的瓦解。即便是原定2016年底從阿富汗撤出美軍的計劃,目前也已經回到一張白紙。但是,在保護政治遺産和打擊IS之間左右為難的歐巴馬的心態也在發生細微的變化。

  「説到俄羅斯總統普丁……」,在11月19日利用馬尼拉召開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首腦會議之機舉行的日美首腦會談上,歐巴馬注視著日本首相安倍晉三(61歲)的臉,如此切入話題。歐巴馬最希望傳遞給安倍的是其與普丁的關係。兩者曾利用G20首腦會議的間隙舉行了會談。

  在以2014年春季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為開端的烏克蘭危機中,美俄對立出現激化。同時也給日俄關係投下了陰影。

  包括美俄在內的外長級官員11月14日在維也納舉行了磋商如何解決處於內戰中的敘利亞問題的會議,歐巴馬對安倍表示這「具有劃時代意義」,還自己稱讚與普丁的會談「具有建設性」。安倍默默傾聽了歐巴馬的話。

  如果遵循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一邏輯,作為IS的敵人,俄羅斯有可能成為美國的夥伴。

  在陷入僵局的敘利亞和IS問題上,與普丁的接近的確給歐巴馬帶來了一線光明。在還剩下1多年的任期中,能否加強這一趨勢?這一點對歐巴馬打造其政治遺産至關重要。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