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社長:打造高品質最強財經傳媒
2015/12/02
35年前,我在第一次去倫敦時前往日經支局拜訪一位前輩記者。日經倫敦支局就設在金融街的FT總部大樓內。粉紅色的報紙堆積如山,整個房間充滿油墨的味道。
日經與FT從戰後早期開始就一直有接觸。在日本實現了高速增長、泡沫破裂、70年代英國經濟長期萎靡不振以及前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實施大規模改革等榮衰變換的背景下,雖然日經與FT有相互接近,也有疏遠的時候,但作為財經類媒體,雙方擁有同樣的價值觀,一直致力於追蹤市場和世界的真相。
最近幾年在雙方通過共同編輯特輯和座談會等形式加深交流的背景下,圍繞媒體的未來,雙方確認彼此的戰略十分接近。這是日經FT集團誕生的核心。
受網際網路革命影響,全球的報業處於歷史性的轉換期。不少人指出報業將走向衰退。但正因為現在到處充斥著魚龍混雜的資訊,所以提供負責任言論和值得信賴資訊的報紙的作用才顯得更加重要。
在新媒體接連誕生的背景下,紙媒要想生存下去只能靠「品質」這一點。必須通過向讀者提供在免費的網際網路空間無法獲得的高品質內容,構築網際網路時代的紙媒經營戰略。
打造高品質媒體需要面向人才和基礎設施的不斷投資。培養優秀的記者和編輯必須具有長遠的視角。同時,獲取不斷進步的數位技術和經驗也離不開靈活投資。日經與FT將聯手致力於解決這個共同的課題。
日益加速的全球化也迫使媒體做出應對。由於新興世界的崛起,日美歐主導的現有秩序出現動搖。走向亞洲、走向非洲。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都開始跨越國境前往新興世界尋求機會。而文化和價值觀的對立也很突出。媒體正受到360度環顧地球的全球性的視點和採訪能力的考驗。
日經在最近2年大幅擴充了亞洲的採訪陣容。將與FT聯手強化英文媒體《Nikkei Asian Review》,深化日本和亞洲的資訊,更準確的向全球傳達資訊。
被視為日本資本主義之父的澀澤榮一在明治22年(1889年)向日本經濟新聞的前身《中外商業新報》寄稿指出:「期待中外商業新報與歐美的知名報刊為伍,在全球成為舉重輕重的存在」,希望日經能實現這一期待。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