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精神豐富的中國人將改變社會

2016/04/15


  東京電梯株式會社董事長 馬英華:我喜歡看畫。經常去看畫,或去畫廊與店裏的人聊天。看到一張好畫,可以流連幾個小時。畫家的人生、畫的繪畫方法和季節等,都能激起想像力。實際上,我在早稻田大學學習法律時,為了取得「學藝員」資格,學習了4年有關收藏及鑒賞畫等知識。

馬英華
  最近,中國人的興趣正在轉向美術品和古董。有報導稱去年秋季,義大利出身的畫家莫蒂里安尼的裸女畫拍賣以歷史第2高金額成交。據稱買家是中國人。

  前些日子,我去畫廊,在與經營者聊天時,有2名中國人走進來。其中1人稱讚説,日本人畫的畫、以及日本人對待畫的方法、裝裱和懸掛方法都很出色。於是我産生了興趣,主動與那個人搭話。於是那個人説「在高島屋買了日本油畫。我有一座別墅,想裝飾一下」。據他説,在中國人們要在自己家擺上美術品,以突出個性。他的朋友們也完全一樣,開始在房間裏掛上畫。我由此感到,人們對文化的興趣正在增加,同時,想要表現自己的慾望也開始出現。

  對於這種趨勢,我本人感到與以前形成的對中國人的看法有所不同。以前的看法是,人們每天都忙於日常生活,諸如吃飯、去工作等,不會在意畫之類的東西。很少聽説有人看畫和欣賞畫。

  從物質生活走向精神生活

  「不管黑貓白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因鄧小平這句話而有名的中國的改革開放路線1982年全面啟動。自那以來,中國很多人借助經濟改革路線,自己開創了事業。

  此前在國有企業工作、有能力和幹勁兒的人被認為「適合做生意」,於是下海經商。即使拋棄得到保障的工資和養老金,即使遭到家人的反對也在所不惜。改革之前,很多人都在國有企業工作,考慮到這一點,這的確是非常巨大的變化。

  對於為追求自由而開始創業的人來説,到處都存在機會。由於是尚未成熟的巨大中國,至今仍存在大量機會。取得成功的人在不斷增加。人在物質方面變得富裕之後,接下來將追求精神世界。


  馬英華 的其他文章

  人生就是種什麼因得什麼果

  日本人該如何看不排隊的中國人

  中國仍然貧窮?

  對於大把花自己的錢購買自己喜歡的畫的人來説,那張畫猶如是人生的結晶。度過了怎樣的人生?具有怎樣的美的意識?受到怎樣的文化的影響?……這些全都體現出來。簡直就是個性的展現。

  即使投身於股市和房地産投資,如果泡沫破裂,價值也將出現銳減。與之相比,最好擁有能傳給自己子孫的東西。改革開放路線的實施已過去約34~35年,我認為成為成功者的想法在不斷走向成熟。

  由於這樣的歷史背景,中國如今産生了美術品熱潮。我感覺這並非暫時現象。

  文化的浸透將讓社會發生變化

  中國傳統的繪畫分為山水畫、水墨畫和花鳥畫。同時,描繪神仙和美女的人物畫似乎也很受歡迎。最近,以風景畫和山水畫聞名於世的畫家李可染成為話題。雖然以前就是名人,但在2012年的拍賣會上,進一步受到關注。李可染畫作竟然以2.9億成交。價格漲到如此程度,令人感到吃驚。簡直就是現代的凡高。

  此外,拍賣也日趨活躍。在約10年前,拍賣公司主要拍賣有名、價格昂貴的畫。如今,開始吸引價格較低、被認為沒有價值的作品,頻繁舉行拍賣。從購買者一方來看,樂趣變得日趨平常,另一方面,由於會出現贗品,自己的知識將受到考驗。中國的美術市場蘊藏著巨大的商業潛力。

  了解中國歷史的人可能都知道,文化大革命時期,很多古董和繪畫被燒燬。此前的傳統文化遭到破壞。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後,不要説提高傳統文化,直至改革開放,整個社會都瀰漫著一種不允許對傳統文化感興趣的氛圍。


  此後,人們便陷入了根本不知道中國自己傳統文化究竟是什麼的狀態。不過,最近中國的傳統文化正在逐步復甦。

  中國教育部確立了從小學開始教授傳統文化知識的方針。為此,從10年前開始,中國的小學教育中就加入了各種各樣的教學計劃。其中包括思想、文字、語言及六藝(禮儀及音樂等)。具體是指民族教育、書法、曲藝、象棋及繪畫等,在大學之前會一直學習。回想我的小學生活,那時就有書法和音樂課。但是學校沒教過怎麼下象棋。如果孩子學的話,家長也會感興趣,這樣傳統文化就會進更一步地滲透。

  印象中欣賞繪畫的都是老年人,其實不然。自己做生意的二十、三十多歲的中國年輕人也很喜歡畫。「通過商業創造財富和就業,為社會做貢獻」,這個階層的人正在崛起。這些人無論老幼,都很有教養,而且對文化的感受性頗高。我認為,他們將成為中國核心引領社會發展,給大眾人群的生活帶來變化。

  中國人口高達13億5000萬人。其中物質精神都豐富的人群如果有1億人的話,那麼這1億人將會引發一種社會現象。

  我相信如果文化能夠進一步滲透,那麼此前的商業習慣和理念也會隨之改變。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

馬英華
生於中國大連市。讀大學4年級時來到日本,1990年進入早稻田大學法學系。碩士畢業後,1999年在該研究所完成法學博士後期課程。1996年在中國取得律師資格後,1997年在日本成立東京電梯株式會社。2004年擔任該公司董事長。馬英華還在上海一家律師事務所任職,為進駐中國的多家企業擔任法律顧問和業務諮詢。作為熟悉中日商業的經營者和律師,進行撰稿和演講。著作有《最新中國商業 果實與毒》等多部。喜歡森林浴等享受大自然。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