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緊張局勢將持續

2016/05/17


    高坂哲郎:以南海為舞臺,「中國包圍網」似乎正在推進。對於在該海域內建造人工島、推進軍事基地化的中國,美國計劃與日本、澳大利亞和菲律賓等國,共同在南海開展巡邏活動,對抗中國的安全保障方面的雙邊合作關係的網眼也日趨緊密。而中國也正在採取對抗行動。

   中國人工島意在嚇阻美國的軍事干預

「美國航母出現在這一海域並非新情況。新情況是這一海域存在緊張局勢,我們正尋求加以緩解」,據美聯社報道,美國國防部長卡特4月15日站在部署於南海的「斯坦尼斯」號航母上如此表示。

 美菲兩國最近就今後共同在南海展開巡邏活動達成了協議。此外,根據2014年簽署的協定,美軍將以使用包括南海沿岸在內的菲律賓各地的該國軍基地的形式,時隔約20年重新駐紮于菲律賓。

首次停靠越南金蘭灣的日本海上自衛隊的護衛艦「有明」號(左)和「瀨戶霧」號(4月12日)
  此外,日本的行動也很活躍。日本2016年2月繼美英澳法印五國之後,與菲律賓簽署了「防衛裝備産品與技術轉移協定」,建立了將來向菲律賓出口武器的立足點。

  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有明」號和「瀨戶霧」號2艘護衛艦4月3日停靠菲律賓的蘇比克灣港,隨後12日穿越南海,作為海上自衛隊的艦艇,首次停靠了越南南部的金蘭灣軍港。

  3天後的15日,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潛艇「白龍」號為參加共同訓練,作為自衛隊的潛艇首次停靠澳大利亞的雪梨港。日本希望向澳大利亞出售該型號的潛艇。雖然在訂單爭奪戰中敗於法國政府下屬的造船公司,但著眼於中國的日美澳3國防衛合作強化將繼續強保持。

 對於這些行動,中國也採取對抗的行動。在卡特登上「斯坦尼斯」號航母的4月15日,中國國防部宣佈,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范長龍最近視察了南海中部的南沙群島內的人工島,強調沒有停止人工島建造行動的打算。

  中國的意圖是通過人工島建造等措施,將南海打造成美軍無法進入的「禁區」,在此基礎上,最終部署潛艇發射彈道導彈(SLBM),令美國對軍事干預東亞事務感到猶豫。冷戰時代的蘇聯曾將日本以北的鄂霍次克海變成禁區,並在那裏部署SLBM,以牽制美國,而中國似乎試圖在南海複製這一做法。

  不過,中國面臨的局勢很嚴峻。冷戰時代的鄂霍次克海是除了西南部(日本的北海道)之外的所有方面均由蘇聯佔有的「蘇聯的湖」。而在南海,中國大陸領土只有北部的中國大陸和海南島。除此以外被台灣、菲律賓、馬來西亞和越南等國家和地區包圍。

   目前戰略或是在避免軍事衝突的同時加強存在感

 對於中國來説,南海由於國家利益上的重要性等,時常被比喻為「美國的加勒比海」。但是,實際情況更接近於「俄羅斯的波羅的海」——被德國和丹麥等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NATO)6個成員國、以及尋找機會加入北約的瑞典和芬蘭所包圍。


 人工島既然是「島嶼」,就無法像航母那樣移動。假設中美之間發生軍事衝突,人工島將最先成為美軍攻擊型核潛艇發射的巡航導彈等的目標,將變得無法使用,中國用於人工島建造的鉅額投資也將打水漂。

  潛艇的最大敵人是潛艇。中國要想保護人工島,必須擁有足以對抗美軍的優秀的潛艇部隊。但是,目前在這一領域,美日澳的「潛水聯合艦隊」壓制中國的局面或將持續。

  因此,從中國角度來説,上策是維持現在的做法,即慎重避免與美軍等的直接的軍事衝突,同時在「平時」逐漸加強在南海的軍事存在感。

  今後,或將發生威懾事件,即在不發動戰鬥的範圍內,從人工島起飛的中國軍隊戰鬥機過度接近進入該海域的他國飛機,或者以人工島為基地的海軍艦艇對他國艦船實施相當於導彈攻擊前一階段的雷達照射。如果在這些事態發生後,沿岸國家示弱,減少在南海的航行,將符合中國的意圖。美日澳、菲律賓和越南等或加強合作,構建中國包圍網,這種局面或將持續下去。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高坂哲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