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七大」:塵埃落定,還是謎題待解
2016/06/03
金正恩就任朝鮮勞動黨委員長(5月9日,朝鮮平壤,KYODO) |
一、國家形象的新建構
鑒於勞動黨在朝鮮國內貫穿全國黨、政、軍各級機關的的特殊地位,此次全國代表大會無疑是朝鮮政治和社會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為了召開此次大會,朝鮮國內進行了大規模的政治動員,在會議的組織安排、人員安排、接待安排等方面都達到了最高規格。朝鮮官方更是開動宣傳機器,對這次黨代會進行了大篇幅高密度的報道,這些報道無疑是觀察朝鮮經濟政治體制的絕佳機會。從這個被反覆播放的開幕式致辭片段中不難發現,無論是會場佈置還是參會人員的精神面貌,朝鮮都在力圖改變過去簡陋粗糙的政治形象,營造出一種熱烈宏大的政治氣氛。在政治語言的運用和政治形象的傳播上,勞動黨七大也展現出了區別於以往刻板印象的高超技巧。
金正恩雖然體型發福,但是整個15分鐘的講話始終保持站姿,語調不急不緩、中氣十足,粉碎了一些對朝情報中對他身體欠佳影響履職的揣測。講話的整體內容簡潔深刻,沒有像以往那樣堆砌大量的辭藻回顧「白頭山血脈」神乎其神的革命家史,也沒有誇大領袖在經濟、社會和國防領域建設成果中的作用,顯得更加務實。這也顛覆了另一些對朝情報中將金正恩和身邊人「荒淫顢頇、難堪大任」的描述。
了解半島局勢的研究者們都不得不承認,由於對內外均實施嚴厲的情報管制,朝鮮在國際社會的形象除了《勞動新聞》和朝鮮中央電視臺等屈指可數的文字影像資料,就只是靠各種不明渠道流出的小道消息加以構建。以往最能代表朝鮮的兩個傳播形象,一個是永遠精力過剩、語調帶著奇怪抑揚頓挫的「功勳播音員」李春姬,另一個是永遠伴隨著大炮和衝鋒動作一同出鏡的朝鮮人民軍軍官。加上美韓等西方媒體的輿論操作和醜化宣傳,有相當多的國際輿論和研究者也在心目中形成了「朝鮮是個好鬥的非理性國家」的刻板印象。
可以説,以金正恩為首的朝鮮領導層抓住了勞動黨七大這個舉世矚目的平臺,主動摒棄了李春姬式的誇張和情緒化,以及人民軍軍官式的充滿挑釁的自我表述,向所有關注半島局勢的各方傳達了一個比較積極、正面、健康和完整的形象,對於外界正確理解朝鮮統治者和政權的整體形象提供了一個有意義的參考和借鑒。在此次會議對朝鮮領導層的集中披露和展示,將對國際輿論特別是韓美主導的西方媒體長期以來構建的易怒、蠻橫、非理性的荒誕朝鮮形象起到一定程度的糾偏和解毒的作用,這對於未來一個時期內繼續深入的開展半島問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朝核政策再闡釋
對於外界廣泛關注的核政策,實際上並不適合在勞動黨的七大作為主要的政策宣示平臺,但是七大也並沒有迴避這個議題。5月6日,知名的英語對朝情報網站「北緯38度」發佈消息稱,朝鮮豐溪里核子試驗場出現了活躍跡象,似乎是開始為下一次核子試驗做準備(注2)。但對於核政策,金正恩在會上主要做了三個重大表述:一是「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二是「不搞核擴散」,三是「致力於世界無核化」。這三個表述分別針對不同的層次,但是指向是一致的:以金正恩為首的新一代朝鮮領導集體拒絕接受國際社會提出的棄核路線圖和時間表,在核問題的博弈上決意以自己的方式繼續自金正日時代以來的貓鼠遊戲。
在勞動黨七大之前,朝鮮完成了自稱氫彈爆炸的核子試驗,雖然在物理證據和技術路徑角度分析,朝鮮暫時還不具備突破熱核武器開發製造的門檻,但是從幾次核子試驗的效果來看,朝鮮核裝置的可靠性無疑是在穩步提升。朝鮮在這個時機提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實際上是想用核裝置的可靠性來掩蓋短期內無法實現武器化的弱項,要求國際社會承認其擁核國家的地位,以在未來可能的談判中謀求更有利的地位。
「不搞核擴散」和「支援無核化」的表態則是在向美日韓軍事同盟隔空喊話,鑒於朝鮮半島局勢的不安定和朝鮮核能力的持續提升,美日韓的反制手段也在不斷升級,美國在朝鮮半島周邊具備完善的預警體系和反應迅速的「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在美日韓同盟核常兼備的反制體系下,朝鮮所有的軍事優勢都處於被壓制的狀態。與此同時韓日兩國也在借炒作朝鮮核威脅嘗試以核武器武裝自己,為了充分利用手中不甚完善的核武器牌,朝鮮才高調的拉「不搞核擴散」和「支援無核化」的大旗作虎皮,希望轉移國際社會和美日韓同盟的視線,為自己的核安全困局解套。
朝鮮對核問題的另一解套之舉暗藏在七大上提交的總結報告中。金正恩提出「要切實落實2016-2020年國家經濟發展五年規劃戰略,尤其要致力於解決電力供應問題」。朝鮮的電力長期匱乏,自然地理條件和技術水準難以滿足大規模建設火電和水電設施的基本要求,因此即便朝鮮建設和運營核電設施的能力很差,核電也仍然在理論上可以作為穩定的工業動力來源之一。自2003年退出核不擴散機制以來,朝鮮始終游離於IAEA的監管核查機制之外,其擁核狀況始終是一個謎。但如果朝鮮開始嘗試以核能的和平利用作為藉口推進核計劃,則有可能將豐溪里和寧邊核設施打造成類似伊朗納坦茲鈾濃縮設施的核工業基地,即平行推進和平利用核能,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為武器化提供掩護,在客觀上為其核計劃起到一定的煙幕彈作用。
從國際背景上看,雖然公開表示不會遵從先例,但美伊就核問題達成框架協議對朝鮮的衝擊是很大的,朝鮮仍然希望與朝核問題六方特別是美韓兩國保持政治接觸,但囿于自身實力所限,在談判中面對美韓同盟必將居於被動地位,對於朝鮮來説,擁核是確保朝核問題各方與其保持接觸的最大籌碼,也是謀取主動地位的最大機會,在六方會談陷入僵局、美朝實質性接觸遲遲無法恢復的前提下,朝鮮在策略上不會主動選擇棄核,但是也不可能徹底關閉談判和接觸的大門,在完成核子試驗、衛星發射和潛射彈道導彈等幾項宣誓性大於實際意義的實驗後,朝鮮可能會在準備階段完成後暫時擱置新一輪核子試驗,等待國際社會對朝核問題除制裁之外的新共識和新方案。
朝核問題在歷史上也存在觸底反彈和政策回調的先例,其時間點都與朝鮮國內的重大政治變動相契合。如果金正恩的地位通過政治和軍事上的對外示強得以鞏固,那麼也不能排除朝鮮會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改變對重開朝核問題談判的強硬態度。以此為前提,其他五方如何協調立場,將朝鮮拉回談判桌,並最大限度的協調各方的利益訴求,仍將是朝鮮核問題的命門所在。
三、經濟領域的重點聚焦
朝鮮歷來都有全國動員向重大政治活動「獻禮」的傳統,在外界普遍將關注的目光投向豐溪里核子試驗場的時候,朝鮮卻掀起了「七十天社會主義勞動大會戰」運動。在致辭中,金正恩對勞動會戰不吝溢美之詞,對「提前完成上半年經濟計劃、成效卓著」表示肯定,並將工人階級、科學家等各行各業的勞動者們「靠我們的力量、我們的技術研發和製作出新的機器設備,向我們的母親——勞動黨的黨代表大會獻禮」視為是「向黨中央捎來忠誠的報告」。在朝鮮先軍政治的政治語境中,重要會議幾乎無一不被視作是重申先軍政治和主體思想的重要平臺,特別是縱觀自金正日執政以來發表的公開講話,在全國黨代表大會這樣重大且受到廣泛關注的場合,領袖講話將重點聚焦在經濟領域的成就和展望,可以説是打破了慣例。
![]() |
擠滿金日成廣場的民眾(5月10日,平壤,kyodo) |
2016年1-3月份的《勞動新聞》中多次出現了與「苦難行軍」相關的表述,有研究者擔心朝鮮將放棄與外界社會接觸,回歸上世紀90年代朝韓關係最低谷時的「苦難行軍」狀態,引發大規模的人道主義危機,並可能導致朝鮮經濟崩潰並引發政權動盪。特別是在七大籌備期間發生了中國境內朝鮮餐廳服務員集體叛逃的惡性事件,由於叛逃服務員在朝鮮國內的親屬都屬於相對受到保障的軍政中高層人士,此次事件也被外界解讀為是朝鮮的「優待階級」待遇下降造成政權內部離心傾向擴大的信號。
但在勞動黨七大上,通過高調肯定勞動會戰的成果,金正恩政權傳達出以下幾個層面的信號:一是朝鮮經濟未受到嚴峻挑戰,有能力通過自力更生緩解經濟制裁加碼的影響。二是朝鮮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的發展中心將向經濟建設過渡,強調經濟發展對政權穩定的重要性。三是朝鮮人民和勞動者仍然緊密的團結在以金正恩為核心的政權周圍,金正恩的執政基礎仍然穩固,其執政聲望和執政地位未受到國際制裁收緊的影響。第四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作為領袖的金正恩可能已經開始意識到勞動黨作為唯一執政黨,經過三代父子相繼的政權更疊後面臨著執政合法性危機,因此在保證先軍政治和主體思想的絕對統治地位不動搖的前提下,需要以執政黨的身份重新在經濟發展和持續改善人民生活水準上尋求合法性來源,這雖然是一個隱而不表的深層信號,但是無疑會對未來朝鮮的內政方針産生決定性的影響。
四、權力身份弱項的彌補
此次朝鮮勞動黨能夠時隔36年以空前規格重開黨代會,至少需要這樣幾個基礎作支撐:首先是經濟基礎,在經歷過聯合國2270號決議制裁後,朝鮮的經濟必須階段性的實現恢復重建,才能為全國性的政治動員做好準備。其次是權力基礎,金正恩的政治地位和政治影響必須得到鞏固,取得黨政軍的一致認可,才能具備足夠的政治號召力。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組織基礎,與會代表的代表性也就意味著勞動黨在朝鮮的代表性,如果不能實現最廣泛的代表性,則會削弱黨代會決議和黨中央的執行力,也就是削弱金正恩的權力。
從結果論的角度説,七大的成功召開也是對以上幾個基礎的印證。從緊隨其後召開的七屆一次全會上選舉金正恩為勞動黨委員長可以分析,金正恩作為朝鮮的權力中樞,已經通過此前大規模的清洗和人事輪換確保了在軍內的統治地位。通過此次勞動黨全體代表大會,金正恩在組織層面補齊了黨務和人事方面的權力身份弱項,接近其父的權力巔峰。
總而言之,在國內外局勢轉折的關鍵時期,勞動黨「七大」傳遞的豐富資訊是一向以「情報黑洞」聞名的朝鮮內政對外的一次集中展示,整個大會雖然以繼承金正日遺留下來的先軍政治、主體思想為主基調,但是無疑也呈現出會前朝鮮國內輿論所稱的「開啟金正恩時代」的政治宣示意味。朝鮮這艘飄蕩在黃海上的孤舟正在試圖重新出發,而掌握權力的金正恩也在試圖重新設定朝鮮這艘大船的航向,此次黨代表大會則為雲詭波譎的半島局勢再添新的變數。到底會成為朝鮮否極泰來的轉捩點,還是壓垮金氏政權的最後一根稻草,讓我們拭目以待。
注1:南韓媒體報道,朝鮮在七大前後經歷了大規模的人事調整,半數中央委員遭到了撤換。「Recent N. Korean congress replaces over half of party’s central committee,」 Yonhap, May 13, 2016, [EB/OL]URL:http://english.yonhapnews.co.kr/news/2016/05/13/0200000000AEN20160513008000315.html
注2: 38 North,New Possible Indication of North Korean Nuclear Test Preparations.[EB/OL]URL:http://38north.org/2016/05/punggye050616/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王家曦,東北師範大學政法學院國際關係學碩士。現任職於吉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方向為現代國際關係、東北亞區域合作。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