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的魔法是最大不穩定因素
2012/04/20
![]() |
50多起嚴重違規事件
一份觸目驚心的報告在3月底公佈,報告稱「發現了至少50起嚴重違反標準或違法事件」。該報告是美國公平勞工協會(FLA)對台灣鴻海精密工業中國大陸子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團的工廠進行檢查後提交的報告。鴻海集團不久前剛剛決定成為夏普的第一大股東,是全球最大的EMS(電子産品代工服務公司)。
在美國公平勞工協會調查的3個富士康工廠裏,員工每週勞動時間超過60小時,有的員工甚至週六、週日也要上班。同時還存在不付加班費的情況。美國公平勞工協會的報告警告説,工會聽命于公司管理層,「工人在健康與安全上面臨著非常嚴重的風險」。
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CEO)提姆·庫克在該報告公佈同時訪問了中國,與富士康達成一致,承諾改善勞動條件。公司高層前往中國顯然是形勢所迫。從2001年橫空出世的攜帶型音樂播放器「iPod」開始,到隨後全球熱銷的iPhone、iPad,蘋果公司演繹了一幕「i的奇蹟」,而支撐這一奇蹟的幕後企業就是富士康。蘋果公司沒有工廠,大部分産品都是在富士康的工廠裏生産的。隨著蘋果公司在「i的奇蹟」中迅速成長,作為「蘋果影子」的富士康也在這期間發展一個巨人。
與蘋果一同成長為巨人的鴻海
蘋果公司去年的銷售額為1278億美元,而富士康的母公司鴻海集團也在2011財年實現銷售額9.7萬億日元,可以説兩者合起來才是蘋果公司的真實面貌。此前曾有人指出「影子」部分存在問題。2006年發現富士康有長時間勞動現象,近4成工人每週工作時間超過60小時。2010年又接連發生富士康員工自殺事件,引起了世人的關注。
受中國人工費用上漲的影響,富士康的母公司鴻海集團呈現出營業額增長但利潤下降的傾向。隨著庫克承諾「改善勞動條件」,富士康的盈利能力估計還會進一步下降。如果「影子」的競爭力掉了下來,肯定也會影響到蘋果公司的利潤率。
但真正的擔心並非人工費用上漲,對於蘋果公司來説,最大的風險在於庫克精心構建的供應鏈有可能陷入癱瘓。
蘋果競爭力的源泉
有一項財務指標名為現金迴圈週期(CCC),是指與庫存和應收帳款、應付帳款相比企業從産品生産到回收現金所需的天數。這個天數越少就説明企業發揮現金作用的能力越強。目前日本各大機電公司的現金迴圈週期在40天左右,而蘋果公司在庫克上任之前超過70天。但庫克通過持續開展被人稱之為「瘋狂」的供應鏈改革使蘋果公司的現金迴圈週期是負的20,就是説在産品生産出來之前20天就完成了現金回收。
![]() |
圖為希望在富士康工作的人群。(廣東、2012年3月) |
蘋果公司推出新産品後會在全世界同步賣出令人難以置信的數量。但需求高峰不可能持續好幾年,而根據需求高峰來安排設備和人員是不可能盈利的。蘋果公司要維持這一經營模式,需要能在瞬間達到生産最大化,而在下一個瞬間又能實現最小化的魔術般生産體制。
魔法之源來自中國大陸。富士康在中國大陸雇傭了超過100萬名員工,通過不休節假日、不停地加班來滿足蘋果公司龐大的訂貨量。魔法的幕後存在美國公平勞工協會報告所指出的違法狀態。庫克承諾的「改善勞動條件」很可能讓蘋果公司失去伸縮自如的供應鏈。
蘋果公司在美國有4.7萬名員工。銷售額與蘋果公司不相上下的日立製作所合併公司員工約36萬,平均每名員工的銷售額是日立的近8倍。假如把富士康員工的待遇都提升到已開發國家員工的水準,蘋果公司將實際擁有105萬名員工。雖説不一定非要這麼多的人,但也很難再像以往那樣「獨佔好處」了。魔術被揭穿後就失去了光彩。在史蒂夫·賈伯斯去世後,這也許是蘋果公司所面臨的最大不穩定因素了。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