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履歷書——謝國民(3)父親養的雞天天都下蛋

2016/07/05


        父親謝易初喜歡新鮮事物。菜種店「正大莊」在曼谷開張後,父親把飛機印到了商標上。種子與飛機一點關係都沒有,但父親説:「飛機是現代文明,先進科學技術的象徵」,就這樣印了上去。

       正大當時經營白菜、芥菜和蕪菁種子。種子分裝在一個個小紙袋裏銷售。紙袋採用了當時還很少見的彩色印刷。儘管被旁人譏諷:「賣給農民的東西,幹嘛印得那麼漂亮」,父親卻不為所動。

       包裝紙袋上會印上有效日期,過期免費更換。這種做法在當時非常罕見。父親常對我們説:「種地是苦差事,播的種得每天澆水。不發芽,農民就賠大了。我們絕不能讓顧客吃虧。」


父親謝易初在曼谷唐人街開的種子店「正大莊」
        父親沒有受過高等教育,卻有科學觀察事物的能力。曼谷有很多人在房頂上養雞,但雞很少下蛋。父親仔細觀察後,發現它們主要吃蟲和草。

      「是不是缺營養?」帶著這樣的猜測,父親將魚粉和米糠拌成飼料喂雞。還喂了蔬菜和打碎的貝殼。雖然沒有蛋白質和鈣之類的知識,但父親通過觀察,用自己的方式調配出飼料。就這樣,父親養的雞天天都下蛋。

        父親還熱衷於改良蔬菜品種。他在中國老家潮州和泰國開設農場,選育優質菜種,也就是通過人工育種來改良品種。這並不是從農科院校學到的知識,而是根據經驗,自己總結出的一套辦法。

        我很自豪自己繼承了父親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的性格和科學觀察事物的能力。父親提出的「品質第一」和「重視顧客」的理念得到顧客的青睞,種子銷售業務蒸蒸日上。父親從中國叫來胞弟謝少飛來店裏幫忙。

        只要品質優良,除了潮州,中國各地的菜種,父親都拿來賣,日本産的種子也不例外。1940年,父親成為日本瀧井種苗公司的經銷商。其詳細經過,現已無從考證。卜蜂集團與日本瀧井種苗公司一直保持交往,現在仍在合作改良蔬菜和水果品種。2015年還舉行了合作75週年的慶典。

       英語和泰語不通的父親是怎樣跟外國企業打交道的呢?原來父親不惜重金,高薪雇用了居住在曼谷的一位會説泰語的英國人,亞歷山大•坎貝爾。父親將簽約等涉外事務全部交給了他。

       正大當時雖是家只有幾個人的小店,卻早早跨進國際企業的行列。父親為卜蜂集團建立了只看能力不問國籍的傳統。上世紀80年代,年過80歲的坎貝爾先生依然忘我工作,在正大唐人街的辦公室裏不停地打著電傳。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