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履歷書——謝國民(5)母親的言傳身教
2016/07/07
![]() |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切斷了從泰國通往中國的海上通道。泰國和中國的往來被阻斷後,父親沒有安安靜靜地待在泰國,而是去了馬來西亞的分店。那時馬來西亞也被日軍佔領,父親去後被困無法出境,直到二戰結束,才重返泰國。
![]() |
我的母親 |
父親很少待在曼谷。我的童年回憶幾乎都是與母親陳金枝連在一起的。每到飯點,母親就對傭人們説:「你們已把飯菜準備好了,我餓了,你們也一定餓了。現在沒什麼活了,你們也去吃飯吧。」母親溫柔親切的聲音,一直在我幼小的耳邊縈繞。
我的外公也是潮州人,家是經商的,生意做得很大,但一場罕見的災害讓他們家破人亡。
母親小的時候潮州發生過海嘯,死傷無數。母親家靠近海邊,被海水沖走了所有家當,家破産了。我的外婆不幸遇難,有兄弟姐妹雖幸運逃過一劫,卻不得不靠討飯生存。我的外公也逃到了曼谷。
也因為這個關係,母親從不忘記扶弱濟困,很同情和照顧貧寒的親戚,每週都會給他們送些錢過去。母親的錢幾乎全都用於接濟他人了。母親對周圍的人講:「錢不重要,孩子們才是我的財産」。母親過世時,不只是親戚,傭人和司機也都哭得很淒涼,因為母親生前一直都把他們當作家人照顧。
也許是富有同情心,也許是善解人意,母親總是雪中送炭。得到幫助的人日後總會來報答。其實就算沒有回報,母親也毫不在意。
我從母親那裏學會了「給予」,這也是公司經營的立足之本。經營者一定要將心比心,懂得換位思考,給予員工和客戶機會或利益。我從母親身上學到了重要的人生哲學。在之後的歲月裏,因忙於工作,我與母親相處的時間甚少,這令我至今追悔莫及。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