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履歷書——謝國民(14)從美國引進雛雞

2016/07/20


       我有一個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肉雞大小的均一化。在合作社時代,我曾想利用機器,實現肉雞脫毛加工的全自動化,但沒能成功。原因是泰國土雞的大小參差不齊。

       合作社董事長Chamnan Yuvaboon 博士曾提醒我:「應該飼養大小一樣的肉雞。」那時,美國通過種雞交配改良品種,普及了大小均一的雛雞。交配後的雛雞只需8個星期就能養大,且大小均為1.5公斤左右。

       我是美國大通曼哈頓銀行(摩根大通)的大客戶。卜蜂集團的進出口結算都在這家銀行進行。大通曼哈頓銀行介紹我認識了美國最大的種雞企業愛拔益加(Arbor Acres)。愛拔益加也是大通曼哈頓銀行的有關企業。

我在30多歲時曾在世界各地考察,照片左側為叔父謝少飛
        當時大通曼哈頓銀行的董事長是美國石油大王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的孫子大衛•洛克菲勒。大衛·洛克菲勒的哥哥納爾遜·洛克菲勒是日後美國福特政權(1974 年~1977年1月)的副總統,也是位企業家。納爾遜·洛克菲勒收購了愛拔益加。通過大通曼哈頓銀行的這層關係,我於1970年前後有了去美國考察種雞企業的機會。那個年代去美國需要花一大筆旅費,我跟大哥商量,大哥給了我很大的支援。大哥對我説:「你一定要去美國看看。」如果沒有大哥的那句話,或許就沒有今天的卜蜂集團了。

       到美國後,我先去紐約觀光,然後來到緬因州。那裏是美國飼養雛雞的基地。品種不同的種雞交配出來的雛雞只能生存一代,不能繁殖第二代。因此,我們需要進口種雞。

       在美國,飼養雛雞已成為一大産業。飼料公司先從種雞公司購買交配的雛雞,然後跟養雞戶簽約,讓養雞戶飼養。飼料公司不但向養雞戶提供飼料,還提供用來預防疫病的藥品。雛雞長大後,飼料公司再把養大的雛雞收購回去。

        我見到的雛雞8個星期可以長到1公斤半,即使在很小的一個地方也可以大量飼養。泰國的養雞戶一戶最多只能養100隻土雞,美國一戶竟能飼養1萬隻雛雞,而且雛雞吃的飼料比土雞也少得多。

       我決定把種雞引進泰國。那時負責經營愛拔益加企業的正好是納爾遜·洛克菲勒的兒子羅德曼·洛克菲勒,通過大通曼哈頓銀行董事長大衛·洛克菲勒,我很快見到了這位年輕人。羅德曼·洛克菲勒爽快承諾與卜蜂集團在東南亞地區進行合作。

        卜蜂集團與愛拔益加成立合資公司,在泰國開展孵化雛雞事業。愛拔益加在此之前在印度已經有了雛雞的業務,卜蜂集團最初的種雞就是從印度引進的。洛克菲勒家族日後不再參與經營愛拔益加。直到現在,我與洛克菲勒家族仍然保持良好關係,同大通曼哈頓銀行和洛克菲勒家族的合作是我人生的一大收穫。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