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履歷書——謝國民(15)從玉米種到炸雞塊的終極垂直整合

2016/07/21


       説服養雞農戶的工作勢在必行。1970年,我從美國愛拔益加引進了雛雞。雛雞必須得有人飼養。飼料公司跟養雞農戶簽約,讓養雞農戶飼養雛雞,長大後再收購回去。在美國,這種經營模式已經得到普及。我決定把美國的經營模式也引進泰國。

       卜蜂集團採用一手包攬的方式,承諾幫助養雞農戶從銀行貸款,指導搭建雞舍,供應養雞飼料,提供預防疾病疫苗以及派獸醫到府服務。養雞農戶們最初怎麼也不相信會有這種好事情。

       「不管市場價格是多少,只要雛雞長大,卜蜂集團就會按約定的價格進行收購。」我去養雞農戶家,一遍遍講解。 終於,住在曼谷東南春武里府是拉差縣的一位養雞農戶跟我們簽了約,1975年開始大量飼養雛雞。將信將疑的養雞農戶們,看到有人開始飼養雛雞,紛紛效倣起來。 

泰國拉差縣的養雞場,把飼料工廠、養雞場、加工廠集中在一個地區。
       卜蜂集團早在1973年就興建了孵化雛雞的設施,為養雞農戶提供大量雛雞做好了準備。在曼谷近郊的班納同時還興建了飼料工廠、屠宰廠及雞肉加工廠。雛雞大小均一,機械化初加工得以實現。自動化處理肉雞,這個長年的難題終於得到解決。

         魚粉是飼料中不可缺少的。卜蜂集團建立飼料工廠,實現自給自足。此外還成立了雞舍搭建公司和雛雞運輸公司。從上游的飼料生産到下游的雞肉加工,卜蜂集團在泰國建立了全産業鏈化的一條龍生産體系。 

        最早同卜蜂集團簽約的養雞農戶大都集中在是拉差縣。70年代後期,卜蜂集團的飼料工廠在當地建成。那以後,卜蜂集團努力將所有環節整合在一起,追求「終極的垂直整合」,把飼料工廠、雛雞孵化設施、養雞場、屠宰及加工廠都集中在同一個地區。

        孵化的雛雞被送到鄰近的養雞場飼養,飼料來自附近的工廠。雛雞長大後,再由養雞場送到加工廠加工成炸雞、香腸等食品。從最初的飼料玉米種植,到最終的食品加工,每一道程式都是在同一個地區完成的。

       卜蜂集團在曼谷近郊、泰國中部和泰國東北部設置了3個雛雞飼養綜合基地。養豬業、養蝦業也同樣採用垂直整合的模式。這種垂直經濟模式,對提高經濟效率,對餐桌食品的可回查性,都是卓越有效的方法。 

        現在卜蜂集團的垂直整合不斷擴大到更上游和更下游的廣泛領域。通過玉米種改良,推廣種植高産的優良品種;為銷售自家産品,進入快餐業和零售業。卜蜂集團建立起一套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産業鏈,這在當時可以説是史無前例的壯舉。

        在養雞業發展過程中,卜蜂集團為泰國農村做出了不少貢獻。收購農民種植的玉米飼料,建立養雞場和工廠創造新的就業機會,更為重要的是,卜蜂集團讓價格昂貴的雞肉,走進了泰國農村的百姓家。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