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日本」和「韓流」誰更強?
2012/04/19
![]() |
對10個城市進行調查的結果顯示,在「動漫」、「音樂」以及「化粧、時裝」這3個領域,日本的人氣度超過南韓,但在「電視劇」和「電影」領域日本落後於南韓。日本在動漫領域具有壓倒性優勢,在化粧和時裝領域也處於優勢地位,但在音樂領域日韓兩國基本勢均力敵,相反在電視劇和電影領域日本則處於劣勢地位。
台北和香港偏愛酷日本 東盟熱衷韓流
按城市來看,亞洲各城市的地區差異則更加明顯。在所有5項內容中,日本産品人氣度均超過南韓的是台北和香港。在這2個城市,「酷日本」的人氣度更高。另一方面,在除動漫之外的4項中,南韓産品人氣度均超過日本的是曼谷、上海以及胡志明市。從整體來看,韓流在東盟(ASEAN)的人氣度似乎更高。
![]() |
博報堂認為,「日本的文化産業曾經在亞洲各國擁有強大的影響力,但在如今則受制於南韓」,這樣的情形正日趨明顯。如果關注電視節目,會發現南韓的電視劇和電影已經隨處可見,KARA和少女時代等南韓流行音樂(K—POP)的人氣度也非常高。
「雖然日本的電視劇、電影和音樂也在蒸蒸日上,但稍有閃失就將被南韓企業所超越……」,這樣的擔憂正在困擾日本企業。在亞洲市場,電視劇和電影等「酷日本」文化已經落後於南韓,採取措施加以提振是日本企業的當務之急。
日本為什麼會落後於南韓呢?
金融危機成為轉捩點
![]() |
南韓還設立了「設計振興院」和「內容振興院」,而且加強了通過大韓貿易投資振興公社(KOTRA)拓展海外市場的扶持政策。這樣的積極政策産生了效果,自2000年以來的4年間,南韓面向日本、中國大陸、香港和台灣的內容出口額從0.36億美元增加至1.8億美元,增幅達到5倍。
與日本不同,南韓國內市場狹小,只能進軍海外市場。正因為南韓有這樣強烈的危機意識,才會先於日本實施軟實力戰略,導致在一些領域日本遠遠落後於南韓。
比較2011年度日韓兩國創意相關産業的政府預算額發現,南韓為日本的2倍以上。南韓相關預算的規模約為日本的8倍,兩國間的差距很大。這種官民一體的援助體制推動了韓流人氣的高漲。
韓流包含著如下的明確國家戰略。(1) 電影和電視劇等大眾文化的流行→(2)大眾文化與明星聯動的商品·服務的購買→(3)生活用品、電子産品等南韓産品的購買→(4)文化、生活方式等對南韓整體的好感——通過上述4個階段,持續並擴大韓流,從而最終獲得更大的經濟利益。
據悉,韓流90年代後期在中國大陸和台灣由韓劇開始,在日本「冬季戀歌」的火爆引發了韓流。韓流經過香港、墨西哥等地,一直風靡蒙古和印度等地。此外,日本影視産品價格上漲和香港電影的衰落等也是韓流形成的原因之一。
![]() |
反擊韓流的日本政府
鑒於韓流的成功,日本經濟産業省去年成立了「酷日本海外戰略室」,終於實質性地踏出了反擊的一步。日本經濟産業省計劃將服飾、食品、文化宣傳、地域性産品、居住以及觀光定位於「創意産業」,並予以扶持。
去年,日本經濟産業省在新加坡、印度、中國、南韓等以及歐美各城市進行了各種各樣的宣傳活動。日本官員介紹稱:「經推算,2020年全球文化産業的市場規模將達900萬億日元以上。而日本的目標是獲得其中的8萬億~11萬億日元。」然而日本能否挽回劣勢?今後「酷日本」與「韓流」的對決將更加激烈!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