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鋼絲上的中國消費

2016/09/28


       梶原誠:中國的個人消費正在趨向堅挺。但作為阻止經濟狀況惡化的王牌,個人消費是否存在什麼不足呢。
 
       9月9日中國發佈的8月份新車銷量給人以中國經濟狀況趨於穩定的印象。銷量同比增長24.2%,實現連續6個月同比增長。與銷量增長相比更重要的是,反映個人消費動向的乘用車銷量增長26.3%,持續高速增長。此前持續銷售低迷的卡車等商用車也實現了12%的增長,給人以增長力強勁之感。這給市場相關人士帶來了勇氣。

    良性循環的苗頭
 

       商用車是設備投資的先行指標。美國投資機構Evercore ISI承擔分析中國任務的著名經濟學家快速將中國商用車銷量增長的消息傳遞給全球投資家。商用車暢銷是企業活動將要趨向活躍的苗頭。民營企業著眼強勢個人消費,終於結束觀望態度,開始加大資金投入。可以看出,中國經濟出現良性循環的苗頭。

北京的街頭

 
       2015年8月24日,受對中國經濟減速擔憂影響,上證綜合指數下跌超過8%,引發全球股市集體下跌。今年年1月,源自中國的全球經濟狀況惡化劇本又再次上演,動搖了全球市場。但現在中國經濟正在回穩。截至日前,上證指數在6個月內上漲超過7%。新車銷售增長預示著市場期待中國實體經濟趨於穩定,而這種以消費為基礎的期待更成為市場心理改善的背景。

       中國經濟可以説具有兩面性,既有「陰」,也有「陽」。陰面是指鋼鐵、煤炭等面臨設備過剩和債務問題,拉低整體經濟效率的老舊經濟模式。陽面是指支撐整體經濟的個人消費。

       正因如此,與其説是個人消費狀況良好,不如説是個人消費不能不良好。筆者最近與海外投資家對上海的消費現場進行了採訪。在商店裏可以看出中國政府促進消費的舉措。

       「童鞋的銷售額增長很大」,筆者在繁華街的一家鞋類專賣店裏聽到了這樣的聲音。原因是中國政府在2015年底廢除了獨生子女政策,兒童數量增加,兒童用品自然會暢銷。

上海市內的鞋店

       這家店舖由在中國生産鞋的達芙妮國際進行經營。受中國經濟減速衝擊,截至2015年底,達芙妮國際在半年時間內關閉了5597家主要品牌店中的450家。對於達芙妮國際來説,中國取消獨生子女政策無疑是一場救命的及時雨。

       漫步街中,耐吉和阿迪等國外體育品牌的巨大廣告牌隨處可見。1位國産體育品牌的高管在匿名條件下表示,全民健身是優先政策,即便經濟狀況不好,體育用品市場也將擴大。在北京召開的2022年冬奧會也許會對體育用品市場産生推動。


       周大福、周生生等數家珠寶飾品連鎖店的老闆始終強調「理性」一詞。雖然中國經濟持續2位數高增長,但節儉令和反腐運動前的狂熱消費已經不見蹤影。這是因為消費者已經變得冷靜,市場正呈現出一種可持續高預見性的良性消費減速狀態。

    淘汰僵屍企業導致消費萎縮的可能性

       作為淘汰僵屍企業的結果,中國出現大量失業人群,導致重要的消費萎縮的可能性並沒有完全消失。美國加息將誘使資金流出中國,金融市場出現混亂的可能性依舊存在。如果發生這種情況,商家將再難以逞強將消費不振的理由歸結為「理性」。

       日本依靠持續至80年代長達數十年的經濟增長,使人們儲蓄了金融資産以及擁有了保險、養老金等社會性保障。正因如此,日本人才能挺過90年代泡沫經濟崩潰後的艱難時期。

        與之相對,在做好足夠準備之前中國就似乎面臨經濟轉折。人們受到衝擊,對將來充滿不安,很容易避免進行消費。在2015年出現對中國經濟狀況擔憂以及股價急速下跌時,中國政府採取強力措施穩定股價和房地産價格,這也是因為深知消費的脆弱性。

        市場也意識到了消費如同走鋼絲般的脆弱性。與筆者同行的投資家就對中國經濟的關注點稱「社會是否安定」,這似乎超越個別企業的範疇,而是意識到中國最實質的問題。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編輯委員 梶原誠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