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環保車看中國「忽略日本」
2012/05/07
![]() |
圖為長安汽車的自主品牌車「睿騁」 |
不僅僅是大眾、美國通用以及豐田等世界巨頭,就連中國的汽車廠商也不甘落後,紛紛展出了號稱自主開發的新車。
與美國福特和鈴木等存在合資關係的長安汽車集團發佈了「睿騁」。這款自主品牌車針對的是中國競爭最激烈的中型轎車市場。制動技術和電子控制技術均採用美國TRW和德國博世等歐美著名汽車配件廠商的最尖端産品。車展會場上,該公司負責人説:「要向大家展示長安汽車的高技術水準」。
不僅僅是長安汽車。北京汽車集團發佈了將於今秋投放市場的新型車「C70G」。一汽發佈了高級轎車「紅旗」的新款式,另外上海汽車集團也發佈了高檔轎車「榮威950」……各廠商都爭相推出設計精湛的自主品牌車,乍一看會誤以為是外資品牌。
中國廠商曾經模倣豐田的「卡羅拉」和本田的「CR-V」,引擎和變速箱使用的也是日本的老款式,全部都靠東拼西湊。
當然即便是現在,也仍然給人東拼西湊的感覺。外觀設計承包給義大利的公司,引擎和變速箱的所有構件也一古腦交給歐美配件廠商,最後再自己組裝。即使還叫模倣車,但確實也在進步。
值得注意的時日本所擅長的技術已經不再是中國廠商的「模倣」對象了。
「把那個大眾用的渦輪增壓器直接發過來」,日本的渦輪增壓器廠商最近會經常接到這樣中國客戶的要求。
![]() |
圖為北京車展上大眾的展臺 |
減小引擎的體積以實現低燃耗,同時使用渦輪增壓器來彌補不足的馬力,這就是引擎的「小型化(Down Sizing)」。這一由大眾率先開發,通用和福特等美國廠商也開始積極涉足的環保車技術,中國廠商如今也正在爭相採用。
如今中國的汽油價走高,與日本沒有太大差別。就連中國汽車廠商也無法忽視低燃耗車需求。
於是中國廠商把目光投向了可充分利用現有引擎技術的「小型化」。英國汽車調查公司LMC預測,2017年中國乘用車上配備帶有渦輪增壓器的引擎比率,將由目前的約5%上升至25%左右。認為5年內大部分中國汽車廠商將使用帶有渦輪增壓器的引擎。
同樣屬於低燃耗車的還有豐田和本田大力發展的引擎和馬達並用的混合動力車(HV)。不過,中國廠商對此卻似乎視而不見。原因是技術複雜、成本較高。基礎系統在中國當地的採購也很困難。
日本企業將原創技術進行黑盒子處理,使其他企業無法複製,這對日本汽車保持競爭力不可或缺。不過,真的是因為技術難度大、成本高才讓中國企業遠離混合動力車的嗎?
回顧過去,中國汽車廠商模倣日本汽車不過是7、8年前的事。當時本田領跑,日系車的人氣很高。但如今日系車的市佔率開始下滑,中國市場上歐美系佔盡風頭。或許是由於中國市場上日系車已逐漸黯淡,所以中國廠商失去了模倣的興趣。
從環保車可以窺見中國廠商的「忽略日本」趨勢,不得不承認日系車在中國市場受到的關注正日趨減弱。
相關報道:
日本混合動力車的尷尬
日系與歐美系打響中國環保車之戰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