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水煮歐洲

2012/05/15


     日經新聞編輯委員 瀧田洋一:法國總統大選和希臘大選折射出民意對財政緊縮政策的抵觸情緒。這樣的解説隨處可見。股市大幅下跌和歐元貶值雖然都不是尋常之事,但要説歐洲面臨著末日恐怕也為時尚早。

     在法國總統大選中當選的社會黨候選人歐蘭德的綽號是「森林中的草莓」,意思是説歐蘭德毫不起眼、非常普通。如果不是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斯特勞斯·卡恩因性醜聞下臺,歐蘭德的名字大概不會被人知曉。

      加強對高收入者徵稅,將100萬歐元以上收入的最高稅率定為75%。加強金融管制,將投資銀行業務從銀行分離出去。引入金融交易稅,將銀行收益稅率提高15%。禁止危險的金融商品和股票期權交易……

     這些競選公約對歐蘭德氏而言,並非僅僅是為了討好選民。這也是強烈批判全球化和金融資本主義,倡導友愛精神的新總統的基本理念。這種路線對倡導建立「偉大法國」的保守戴高樂主義者具有很高的親和性。

      在歐蘭德支援者的眼中,薩科齊大概顯得對德國總理默克尓言聽計從。歐蘭德主張對歐盟新「財政契約」重新進行談判。「財政契約」是法國對德國的單方面主張,由於需要對方的合作,實現難度非常大。不知雙方能否在德法首腦會談上達成妥協。

      當然,成為歐洲債務危機起源的希臘事態仍然極為嚴峻。在大選中,呼籲進行財政重建的兩大政黨的議席均出現了大幅減少,在全部300個議席中僅獲得149個議席,未過半數。

     希臘採用的是比例代表制,在大選中得票排名第一的政黨可以自動獲得額外50個席位。然而,即使加上額外的席位,財政重建派仍未能控制過半數席位,而反緊縮派則實力大增。如果如此下去無法組閣,有可能將重新舉行選舉。


      如果希臘在6月無法獲得歐盟和IMF的資金援助,資金週轉就將出現問題。接下來出現政治混亂和市場動盪就不奇怪了。其實,希臘民眾應該比任何人都更清楚,如果無法獲得歐盟和IMF的資金援助,希臘肯定撐不下去。

      一直到6月,希臘都會令全球提心吊膽,但最後估計還是能獲得追加援助而平穩著陸。Eurasia Group總裁伊恩·佈雷默(Ian Bremmer)在這樣預測,但同時指出,「歐洲的未來並非破局,而是結構性弊病的繼續」。

     德國給歐盟開出的藥方是要實現財政重建,緊縮政策和結構改革都必不可少,這明顯已經遭到了歐洲選民的反對。由德國主導的單純緊縮政策估計將微調,加入增長因素。然而,放鬆財政並不能直接帶來經濟增長,這一點日本已經實踐了。

     令人聯想起泡沫經濟崩潰後的日本的金融動盪和經濟停滯的慢性病正在歐洲持續。與日本一樣,問題不在於資金不足,而在於資金未能惠及歐洲整體。對歐元泡沫崩潰後的「慢性病患者」來説沒有特效藥。

     今後和歐洲相處時只能保持一定距離了。

    相關文章:歐洲危機重走90年代日本老路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