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正義眼中的中日戰略互惠關係

2012/05/22


         中國對可再生能源的關注度正迅速提高。這是因為中國此前一直將核電站的增建作為基本能源路線,但自去年東京電力福島核電站事故以來,中國內陸地區出現了反對核電站的呼聲。而日本軟銀公司社長孫正義提出的「亞洲超級電網構想」目前正在中國受到矚目。

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右一)和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右二)的會談中,軟銀社長室室長(左)嶋聰列席
      3月23日,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進行的會談中説: 「在太陽能和風力等自然能源利用方面,日中兩國間能夠進行的合作項目應該很多」,指出通過能源合作可以實現其任職日本首相時倡導的「東亞共同體」。習近平一邊點頭一邊認真傾聽。

       在這個會談中,還有一個神秘人物參加。這就是軟銀公司社長辦公室室長嶋聰。實際上,鳩山的發言也是基於孫正義的構想展開的。據相關人士表示,習近平對該構想給予了一定肯定。為此,嶋聰4月末再次訪問中國,就構想的實現與中國政府相關官員進行了多次磋商。

       孫正義的構想是在中國和蒙古的戈壁沙漠建設風力和太陽能光伏發電施設,將發出的電力輸送到中國、南韓,進而送抵日本。孫正義認為這個計劃是「脫離核電」的有效具體措施。

       根據這一宏大構想,在戈壁沙漠利用自然能源1年發出的電力相當於2000台核電機組。使用高壓直流送電電纜從戈壁沙漠依次送往中國、南韓、日本。將來輸電網如擴展到泰國、新加坡和印度等國,總輸送距離將達到3萬6000公里。

       孫正義稱「歐洲一體化進程中,在煤炭和鋼鐵領域的合作已經展開。日中韓3國今後也應該通過相互間的電力調度推進一體化」。對於孫正義的這一宏大構想,日本各電力公司自不必説,日本政府內部也有很多冷言冷語,嘲諷稱「這是孫正義的宏大‘妄想’」、「一定有什麼特殊利益在裏面」。

       但中國領導層似乎認為這是富有魅力的構想。中國領導層正在傾盡全力克服有可能制約今後中國經濟發展的若干問題。也就是電力、能源資源、糧食和水等的日趨短缺的問題。其中最為嚴重的是電力短缺問題。



       解決電力短缺的殺手劍應是核電站。目前中國運轉的核電有15台機組、正在建設的有26台機組,而且計劃新建40台機組以上。但鑒於中國民眾在日本核電站事故後的過度反應,中國也深刻認識到了必須擺脫對核電站過分依賴。
「亞洲超級電網構想」是在亞洲建立輸電網的宏大構想,總輸送距離可達3萬6000公里

       孫正義在3月邁出了實現其宏大構想的第1步。軟銀公司與蒙古的投資公司Newcom Group、南韓電力公司(KEPCO)合作,就在戈壁沙漠推進風力發電的開發達成協定,並計劃近期將開始調研附近適合風力發電的場所等。

       但正因為構想宏大,目前無法解決的問題依然堆積如山。最大的問題是日本在地緣政治上的缺陷。從戈壁沙漠將電力輸送到日本,必須經過中國或俄羅斯。日本和中、俄的關係一旦惡化,中、俄就有可能單方面停止對日本的輸電。

       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天然氣紛爭至今還記憶猶新。2008年,通過管道從俄羅斯接受天然氣供給的烏克蘭在費用支付問題上和俄羅斯形成對立。俄羅斯於2009年1月暫停了對烏克蘭的天然氣供給。於是經由烏克蘭接受供給的希臘等國也無天然氣可用,對正處於隆冬的歐洲造成了巨大影響。孫正義的構想有可能使日本和中、俄之間産生同樣的問題。

       儘管如此,孫正義仍希望憑其商業才能,找出中日兩國間能建立雙贏關係的領域。而且,已經準備開展具體行動這一點也應當得到正面評價。

       2006年中日首腦會談中達成的「戰略互惠關係」直到今天尚未展開具體內容的議論,只停留在表面。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週年,在這個「不惑之年」,以「友好」和「互惠」這類空洞字眼來含糊其辭的中日關係應該被打破。


(日經新聞 中國總局 島田學)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