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朝政策失去的23年
2017/04/14
吉野直也:日本和美國的一些前政府高官曾經後悔過,「如果那時空襲朝鮮就好了……」。那時指的是1994年的朝鮮半島危機。在1993年時任日本首相宮澤喜一執政末期,朝鮮向日本海發射了蘆洞導彈。到了下任首相細川護熙執政時期,朝鮮進行核開發的嫌疑也被坐實。
美國柯林頓政府制定了空襲朝鮮相關核設施的計劃。柯林頓在與細川護熙舉行會談時,要求日本秘密協助美國。比如在美軍對日本海實施海上封鎖時進行排除水雷等協助。
細川在提到排雷時回答:「日本在憲法上無法這樣做」,對於使用日本的民用港口和機場也表示「存在限制」,令美國非常失望。在1994年的朝鮮危機中,朝鮮同意凍結現有的核計劃,和美國簽署了《朝美核問題框架協議》,避免了被空襲。但朝鮮隨後違背了該協議。
之後,每次朝鮮發射彈道導彈和實施核實驗時,聯合國安理會都會激烈討論加強對朝制裁,但每次的熱情都隨著時間慢慢冷卻,然後朝鮮再度實施實驗。如此反覆迴圈,一過就是23年。
在這23年裏,朝鮮研發的洲際彈道導彈已將美國本土納入射程,並接近於實用化,據説彈頭也已經可以搭載核武器和沙林毒氣了。
朝鮮公然無視聯合國決議和國際法,試圖通過對話外交解決朝鮮問題的結果是,朝鮮保有核武器越來越接近現實。不僅是亞洲全域,危機還擴大到了美國本土。在秉持結果責任論的政治界,對朝政策顯然是失敗的。
失敗造成了當前的局面。現在最主要的焦點集中於危機是否會發展為現實戰爭。繼續浪費時間只會讓朝鮮不斷推進核開發,威脅進一步增加。即使採取包括空襲在內的軍事行動,風險也無法與23年前相提並論。
選擇哪條路是政治決斷,做決定的人是美國總統川普。川普首先向與朝鮮關係密切的中國做工作,如果仍然沒有進展的話美國將不惜採取單獨行動。川普提出的兩步法其實只不過是在模倣這23年裏的對朝政策。
有觀點強烈認為,即使中國真的行動起來也是在採取軍事行動之前或者之後。問題的嚴重性在於,如果川普只是説一些看似要採取軍事行動的過激言論,而實際上什麼也不做的話,朝鮮將愈發過分。美國的威信則會受損。川普已經在承擔這種風險了。
對朝政策失去的23年是失敗的體現,因不願解決短期危機,而是通過一些敷衍了事的應對措施令危機不斷膨脹。朝鮮問題伴隨著地緣政治學風險,已經成為世界經濟不穩定的因素。
早在川普上任之前,就有人擔心「朝鮮問題是對川普最大的考驗」。目前,這一擔心正在浮現出來。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政治部次長 吉野直也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