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信被執行人」與監控社會

2017/06/15


     4月,在深圳一家外資企業工作的小鐘為了出差要購買機票,結果大吃一驚。因為被告知由於被列入黑名單,無法購票。經過查詢得知,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成為父親經營的企業的股東,而那家企業陷入債務違約。

 

  「失信被執行人」受限的移動

 

   小鐘在這個過程中被指定為「失信被執行人」,以不遵守判決與和解結果、拖欠賠償金等的人為主要對象,由法院認定。小鐘為了繳納父親所欠的40萬元債務,不得不走進了法院。

 

 

    遵守承諾,欠債還錢,以理所當然的原則作為大道理,中國正在構建至今未曾有過的監控社會。開端是2014年發佈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而推波助瀾的是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與中國人民銀行(央行)、公安部、國土資源部、交通運輸部和中國鐵路總公司等40多個部委、廳局和國有企業簽署的《信用資訊共建共用合作備忘錄》。

 

   備忘錄的內容很嚴厲。簽署備忘錄的部委和企業將共用「失信被執行人」資訊,實施各種限制。限制就包括以下這些。

 

(1)具有現金價值保險限制

 

(2)擔任企業董事等的限制

 

(3)乘坐高鐵和飛機限制

 

(4)四星以上酒店和高爾夫球場等消費限制

 

(5)房地産購買限制

 

(6)團隊旅遊等消費限制

 

(7)子女就讀高收費學校限制

 

(8)出境限制

 

(9)調查護照、婚姻狀況及持有的車輛等資訊

 

  被扣的支付寶餘額

 

   欠帳不還和不遵守判決當然應該受到譴責。不過,懲罰應該與所犯的不正當行為的嚴重程度相符,是否需要如此嚴厲的懲罰呢?有必要認真加以思考。是否有必要明顯限制乘坐高鐵和飛機?或牽累子女呢?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在3月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表示,「限制628萬人次購買機票,限制229萬人次乘坐高鐵」,強調新機制正在發揮作用。


 

   還有一件令人害怕的事情。那就是民營企業的資料庫也被牽扯進去。

 

   在與40多個部委等簽署備忘錄的前後,最高人民法院與阿里巴巴旗下從事個人信用評估系統的「芝麻信用」建立了合作關係。

 

 

   阿里巴巴在中國人生活的所有方面都紮下了根,不僅是網路交易,還包括基於智慧手機的電子結算「支付寶」和餘資寶投資等。如果阿里巴巴獲得「失信被執行人」的資訊,限制有關人員使用其服務,懲罰的實際效果將進一步加強。

 

 2016年發生了支付寶餘額被扣押的案例。不僅是獲得法院資訊的阿里巴巴讓相關用戶無法使用其服務,還有阿里巴巴向法院提供用戶資訊的可能性。

 

   「芝麻信用」對個人的信用等級以350~950分進行評分。信用等級越高,在授信額度和利率等方面越能獲得優惠,輸入各種資訊,並將結算集中於支付寶的用戶很多。這些數據資訊也有可能與政府部門輕鬆共用。中國政府4月底就宣佈與迅速普及的共用單車共用資訊。

 

   最為令人擔心的問題在於,對於經濟糾紛處罰的「失信被執行人」框架可能被超越,逐步成為將所有數據用於監控和統治。

 

 

    2014年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中出現了「實現全國範圍內自然人信用記錄全覆蓋」、「建立公務員、企業法定代表人、律師、會計從業人員、註冊會計師、統計從業人員、註冊稅務師、審計師、評估師、認證和檢驗檢測從業人員、證券期貨從業人員、上市公司高管人員、保險經紀人、醫務人員、教師、科研人員、專利服務從業人員、項目經理、新聞媒體從業人員、導遊、執業獸醫等人員信用記錄,推廣使用職業信用報告」、「建立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等提法。雖然具體內容並未確定,但十多億人口的數量已經並非制約,在數據上留下的所有資訊與每一個人聯繫起來,實施監視並非不可能。

 

  違反交通規則與個人信用

 

   上海市已經宣佈了將超速等違法交通規則情況與個人的信用記錄聯繫起來的方針。貨幣當局表示將收集在海外消費和取款1000元以上的記錄。

 

   説到信用,聽起來很好聽,但決定哪些是「好的行為」、哪些是「受到譴責的行為」的是國家。此外,懲罰規定也由國家決定。山東省德州市將「失信被執行人」的姓名、出生年月日、戶籍所在地和麵部照片全部在網際網路上公開,甚至發佈了舉報電話,鼓勵社會公眾對這些失信被執行人進行舉報監督。《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提出的目標時間是2020年。也就是説在短短3年後。認為「如果破壞承諾遭受的懲罰加重,做壞事的人就會減少」的狀態會持續至何時呢?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上海支局 張勇祥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