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如何跳出中等收入陷阱?
2012/06/18
![]() |
竹中平藏 |
作為繼BRICS之後有潛力的國家,2005年高盛再次提出了「新鑽11國(Next-11)」。在亞洲,印度尼西亞、越南以及菲律賓等國家作為同樣擁有巨大人口規模的國家而被寄予厚望。
在這種潮流下,中國經濟面臨的新課題也同時顯露出來。例如,其近鄰的東盟(ASEAN)成員國擁有6億多人口,經濟增長潛力巨大。這些國家計劃2015年組建東盟共同體。其中幾個國家旨在憑藉比中國更低廉的人工費來吸引投資。中國的競爭對手多了起來。
在這種背景下,今後中國需要解決的最大課題便是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只要有人口和資源,經濟就能發展到一定水準。但要想脫穎而出,成為先進工業國家,需要跨越很大的障礙。例如,南韓和新加坡每人平均GDP提高到了30年前的約13倍,步入了先進工業國行列。但同一時期,墨西哥的每人平均GDP僅增長了2倍。雖然目前南韓和墨西哥都是經合組織(OECD)成員,但墨西哥花了相當長的時間才跳出中等收入的陷阱。
要想跳出中等收入的陷阱,除了促進創新以外別無他法。從更具體的角度來説,能否能出現眾多可以憑專有名詞闊步全球的産品和企業。也就是説能否形成國際化品牌。以日本為例,豐田和松下等就是國際化品牌。而南韓也有了三星這樣的企業。中國也非常需要這樣的企業。而能使這種創新成為可能的便是競爭政策和人才培養。
如果全球化品牌能從中國誕生,將會為追求經濟發展的各國帶來更大的勇氣。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
竹中平藏 專欄
中國經濟與「負加速度原理」
危機管理與新的日中關係
全球化經濟中的中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