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擴張何時止步?

2012/06/27


    日經中文網 村山宏:成為夏普最大股東的台灣鴻海仍在推進擴張的步伐。作為在全球擁有超過100萬名員工的家電組裝的王者,鴻海目前正在加快推進家電量販店計劃。液晶面板、太陽能電池、雲計算以及發光二極體……,正在不斷染指新業務的鴻海到底打的是什麼牌?

擺脫對代工業務的依賴

海的業務正在
業務領
入時期
業務內容
零售
2001
中國大店。自2010年起手德國麥德資電器店計
液晶面板的製造與
2003
出資台灣群電進該領域。出台灣奇美子、日本夏普
零部件
2005
産電線電纜等的台灣安泰電業
LED代工
2007
在中國大開始代工生
工廠自設備
2007
在台灣成立工廠自動化設備公司
2011
在台灣高雄市建立研中心
光伏池代工
2011
宣佈在中國大省成立製造公司
    在説鴻海的時候,不能忽視6月13日鴻海旗下為美國蘋果公司代工生産「iPad」的成都工廠員工宿舍發生了1名員工跳樓自殺的事件。在2010年在擁有約50萬員工的富士康深圳工廠有10多名員工相繼自殺,其後該公司本應該改善勞動環境。但在10萬名員工的成都工廠再次發生了自殺事件。

      鴻海大規模雇傭中國大陸工資低廉的勞動者,通過代工蘋果産品成為全球最大EMS(電子産品代工服務)廠商。以低工資雇傭眾多員工就必然面臨各種困擾。有分析認為,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在未來數年內將翻一番,依賴人海戰術已經迎來極限。

     或許是意識到這個困境,6月18日在台北郊外舉行的鴻海股東大會上,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明確表示未來將提高中國大陸工廠的自動化程度。多餘的員工將分流到流通服務領域。在股東大會召開之前的6月15日,鴻海旗下家電量販店「賽博數位(Cybermart)」台灣第1家門市開業。在顯著位置陳列著蘋果和夏普的産品。

    賽博數位目前已在中國大陸開設34家門市,郭台銘此前就曾表示大陸業務將從以出口為中心向內需轉變。如果在自有店面銷售在大陸代工生産的産品,盈利就有望迅速增長。在智慧手機領域蘋果的全球市佔率為24%左右,但在中國大陸則僅為6%左右。由此可見,這個領域的確存在巨大的增長空間。

    顯而易見,鴻海不斷擴張業務領域的意圖在於擺脫對越來越難以盈利的代工業務的依賴。2011年鴻海的合併銷售額已達到3.45萬億台幣,但營業利潤率卻只有可憐的2.4%,自從2005年創下6%的高點以來,出現了持續下滑。這就是鴻海尋找高附加值産業,涉足液晶等核心零件業務、家電量販店等的背景。

加強上、下游領域,薄弱點唯有半導體

     在這樣的背景下,筆者想到了宏碁創始人施振榮倡導的微笑曲線理論。以從産品開發到銷售的流程作為橫軸,相應的附加值作為縱軸描繪出一條曲線,位於正中間的組裝業務的價值便位於最低的曲線上。由於整條曲線猶如微笑的嘴角,因此稱之為微笑曲線。


    施振榮按照自己倡導的理論,于上世紀90年代先後進入了半導體、液晶以及軟體等上游領域。與此同時還將觸角伸向了網路銷售和電子商務等下游領域,試圖提升盈利能力。不過,由於在與全球主要企業之間的競爭中失利,宏碁在上、下游領域幾乎全部業務均遭遇了失敗。最終被迫剝離了電腦組裝業務,宏碁作為不擁有工廠的行銷公司得以存續。

    與這種微笑曲線理論唱反調,不斷提升業績的則是鴻海。鴻海專注於投資風險較小的中游組裝部門,通過做大規模獲得了每年超過1千億日元的營業利潤。相反,專注於高附加值的行銷的宏碁卻在去年出現了虧損。

     猶如效倣宏碁所實踐的微笑曲線理論一樣,鴻海如今正在向上、下游領域擴大業務範圍。上游和下游領域的附加值確實很高,但競爭也非常激烈。半導體、液晶面板研發等上游業務需要鉅額資金,而下游的品牌業務也需要花費鉅額的廣告宣傳費用。

     也就是説,上游和下游正因為投資風險高,所以附加值才高。不出所料,併入鴻海的液晶面板領域全球第3大廠商奇美電子由於受超預期的全球經濟放緩影響,至今仍未擺脫虧損境地。同時有分析認為其下游領域的家電量販店和網路銷售也無法對盈利産生貢獻。儘管如此,如果考慮到中國人工費上升的趨勢,鴻海改變經營模式不可避免。鴻海只能在不斷摸索的過程中,將業務擴大到上游和下游。

    鴻海在通過向夏普出資、合作,加強液晶面板這一上游領域的同時,在下游也可以積極利用「夏普」這個品牌,但唯一欠缺的則是半導體業務。要戰勝被視為鴻海競爭對手的南韓三星,無法輕視三星主要業務的半導體業務。鴻海是否會涉足在電子業務領域投資風險最大的半導體?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