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台灣企業的年會

2018/01/24


  澤井慎也:1月,台北市內的國際展覽館正在舉行企業年會。大巴車接踵而至,員工們帶著家屬紛紛湧入會場。禮儀小姐們跳著舞,與到場員工合影留念。台灣企業的年會一般在農曆春節前、陽曆的元旦左右舉行。我前去參加了代工生産蘋果耳機的英業達集團的年會「尾牙」。

   

員工們向抽獎箱裏塞寫了號碼的紙筒,希望能抽中大獎(2017年,台灣,澤井慎也/攝)

    

  英業達的年會約有4000名員工及家屬前來參加。在會場的入口處設有透明的球形抽獎箱,參加者們往其中投入紙筒,這是為了在年會時抽獎。在台灣,能抽中現金或豪華禮品的抽獎環節是年會的「保留節目」。

   

參加者絡繹不絕(澤井慎也/攝)

    

  英業達年會的1等獎為20萬新台幣(約合人民幣4.36萬元),超過半數的人都能或多或少抽中獎品。英業達的年會總共擺了470桌,社長、董事全數出席。董事長李詩欽在開幕致辭中表示,為了讓大家過一個好年,準備了比往年更豐厚的獎金,希望大家明年也一起為公司多做貢獻。

  

在會場入口有禮儀小姐迎接(澤井慎也/攝)

  

  員工們在年會上展示了自導自演的傳統舞蹈、戲劇、歌曲等,現場好不熱鬧。由於參加意願與上進心都非常高,因此台灣人十分重視這個能向董事等高層直接展示自己的機會。

   

員工表演節目(澤井慎也/攝)

   

  年會是向這一年的辛勤勞動表示感謝,並總結全年的重要活動。年會在日語裏叫做「忘年會」,由於忘和旺的發音相同,所以在台灣也被稱作「旺年會」或「望年會」。台灣幾乎沒有企業不舉行年會,規模也是大小不一。從在餐廳舉行的小型年會,到租借會場舉行數萬人規模的大型年會都有。從1990年代開始,台灣培育出了電腦相關的全球性實力企業,隨著企業員工人數越來越多,年會也日益豪華。

      


       

員工表演節目(澤井慎也/攝)

     

  為抽獎環節準備的獎品一般是現金或商品兌換券,也有企業準備股票或者汽車。全球最大電子産品代工企業鴻海2016年召開的年會約有3萬人參加,獎金總額為1000萬新台幣(約合人民幣218.78萬元),是2015年的5倍,當時引發了熱議。

  

設置在會場門口的球狀抽獎箱(澤井慎也/攝)

  

  雖然在日本,1月中旬正是新年會(新年招待會)的季節,但在台灣,年會是在西曆的1月後半到2月前半的農曆新年前舉行。台灣的年輕人們現在大概正在準備年會的節目吧。

  

員工們在社長及董事們的坐席前表演節目(2017年1月,英業達集團在台北市內會場舉辦年會,澤井慎也/攝)

   

  最近越來越多日本年輕人開始討厭準備年會節目,聽説越來越多企業聘請藝人打發了事。我不禁想起幾年前與指導的新員工們一起排練當時流行的「妖怪手錶」舞蹈,感到十分懷念。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寫真部 澤井慎也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