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帝國的強大與脆弱
2012/07/10
麥霸——郭台銘
不過儘管如此,但每年仍然會有1天,郭台銘會在媒體面前侃侃而談,這就是在股東大會上。今年的股東大會是6月18日,為了親耳聆聽郭台銘的聲音,筆者從台北市驅車1個小時左右趕到了位於新北市的鴻海總部。
![]() |
圖為郭台銘在股東大會上發言 |
在濟濟一堂的股東和媒體人等約200人面前,郭台銘開始了滔滔不絕的演講。從作為主要生産基地的中國大陸的局勢到IT市場動態,甚至到中日各自主張主權的島嶼,基本上是無所不談。
在長達約1個小時的致辭之後,終於開始進入議案提交和股東提問環節。一名日本股東呼籲:「日本企業雖然技術實力雄厚,但缺乏領導能力。希望借助郭董事長的力量拯救日本」,隨後郭台銘帶著正合我意的神情強調:台灣和日本擁有無法割裂的關係。我第二任妻子的身體中就流淌日本人的血液。就與夏普的合作表示是Win—Win(雙贏)關係,就如同結婚。
結果,股東大會結束的時間是在下午2點多。如果包含隨後的記者會,郭台銘「個人演講」時間總計長達6個小時。從中不難看出郭台銘擁有著不知疲倦的精力和強烈的獨裁作風。在講臺上,雖然除了郭台銘之外還有7~8名董事在座,但所有每人平均幾乎未能獲得發言機會。
獨裁帶來的風險
鴻海2011年的合併銷售額約為3.45萬億新台幣,急增至2007年的約2倍。「郭董事長決定一切」這種簡單的經營結構和決策速度是鴻海強大的原因之一。
與持續陷入苦戰的日本IT廠商相比,在台灣企業身上能夠感受到勃勃生機,這在很多程度上是因為台灣企業的歷史比日本企業短,像郭台銘這樣的創業者一代仍然活躍在第一線。全球最大半導體代工企業、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TSMC)也在由80歲高齡的董事長張忠謀掌舵。
但另一方面,鴻海的快速增長也面臨著沒有郭台銘就有經營的風險。目前仍然很難看到有才幹的輔佐者和接班人發揮作用。
![]() |
圖為鴻海的台灣總部 |
鴻海的發言人在接受日經新聞採訪時表示不打算提高對夏普的出資比例,稱郭董事長在股東大會的發言是表示即使股價下跌,夏普的價值並沒有改變的意思。事實上收回了郭台銘的發言。
增長戰略迎來轉捩點
鴻海股東大會透露出來的另一個風險是今後的成長戰略越來越模糊。由於中國內地的人工費出現上漲,2005年曾經高達6%左右的營業利潤率到今年1~3月,已經降至1.5%。這與銷售額的快速增長形成強烈反差。
郭台銘在股東大會上談到中國內地的業務時,強調今後將推進工廠自動化,力爭在5~10年內替代100萬名勞動力。另一方面還表示今後將強化商業和貿易領域投資,透露了通過擴大家電量販店和IT産品安裝與維修服務業務來吸收剩餘人員的經營模式。
不過,這些計劃能否實現都存在著疑問。台灣調查公司拓墣産業研究所副所長楊勝帆指出,中國內地的流通業競爭激烈,鴻海計劃的增長性充滿未知數。
依靠獨裁皇帝般的郭台銘的才智,「鴻海帝國」迅速擴大了版圖。不過,眼下擴張的品質明顯跟不上經營規模擴大的腳步。如果只有進攻,而無法建立堅實的立足點,「帝國」的衰退或許出人意料地會很快到來。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