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台灣問題比貿易戰更危險
2018/03/08
小竹洋之:美國總統川普3月1日以本國安全保障為由,表示要啟動鋼鐵和鋁進口限制的意向。打算根據美國《貿易擴大法》第232條,對鋼鐵徵收25%、對鋁徵收10%追加關稅。
這個決定有可能引發美國與主要國家和地區的貿易戰,導致世界經濟陷入收縮性均衡。果然,歐盟(EU)、中國和加拿大等強烈反對,已開始探索針對美國的對抗措施。
《台灣旅行法》有可能打破平衡
而被該舉措視為真正目標的中國的心情或許更加複雜。在中國高層劉鶴訪美,正為緩解貿易摩擦而奔走的情況下,川普表示了上述決定。政府總理李克強在3月5日開幕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顯示出不滿,表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堅決捍衛自身合法權益」。
如果世界第1和第2大經濟體展開貿易戰,將非常危險。但是,如今的中美之間還出現了更令人擔心的問題。那就是圍繞台灣問題的緊張局勢的再次升溫。
![]() |
在川普提及鋼鐵和鋁的進口限制的前一天、即2月28日,美國參議院全體一致表決通過了推動每美台高官互訪等的《台灣旅行法》。1月9日已在眾議院通過,在川普簽署之後即可生效。
美國與中國實現邦交正常化,與台灣斷交是在1979年。自那以來,美國沿襲大陸和台灣屬於一個國家的「一中」原則,一直控制與台灣人員的交流。
美國國會的《台灣旅行法》有可能打破平衡。台灣總統府發佈了深深表示感謝的聲明,但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譴責稱,「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中方對此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問題在於川普是否會簽署。中國通過強化海洋戰略、推動廣域經濟圈「一帶一路」構想等,正在試圖改變現有的國際秩序,美國對中國的警惕感正在加強,川普與美國國會保持一致步調,借此施加壓力這種猜測也浮出水面。
川普在就任總統之前,就和台灣總統蔡英文進行了電話溝通,並公開了會談的事實,招致了爭議。之後由於為推動中國在阻止朝鮮核開發和消除貿易不均衡方面提供協助,堅持了一個中國原則。
但是,川普開始沒按自己意志行動的中國感到不耐煩,最近看起來已開始提升壓力和牽制的水準。川普支援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推動的「印度太平洋戰略」,暗示重返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正在啟動各種貿易制裁。川普很可能把「一中」原則也當作交易籌碼,迫使中國做出讓步,這種可能性無法排除。
點燃「修昔底德陷阱」的導火線?
中國大陸的知情人士表示,「對於堅持台獨傾向的民主進步黨(民進黨)和蔡英文總統,大陸日趨感到不滿。在軍方相關人士中,甚至流露出應武力統一的強硬言論。如果川普倒向台灣,有可能演變為火上澆油的結果」
在習近平提出的核心利益之中,一個中國原則是絕對不能讓步的最後的底線。中國英文報紙《中國日報》警告稱,《台灣旅行法》的通過將帶來極為嚴重的關係緊張。
「修昔底德陷阱」指的是新舊大國的衝突難以避免。在川普和習近平身上感受到這種危險的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葛蘭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也擔憂台灣問題成為導火線。
當然,川普最優先避免中美衝突、拒絕簽字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但是,川普有不顧力爭實現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共存的「2國共存」傳統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這個前科,中美關係專家並不樂觀。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華盛頓支局長 小竹洋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