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商在廣交會上的真心話

2018/04/20


      中村裕:在中美貿易摩擦日漸激烈的背景下,中國最大的貿易展會「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於4月15日在廣東省拉開帷幕。廣交會吸引了全球約20萬名海外採購商和約2萬5千家中國企業。該展會的簽約額一直成為預測未來半年中國出口動向的先行指標。而在此次廣交會上,記者接連聽到的是要求避免中美貿易摩擦的聲音。

    

在廣交會上談價的海外採購商(15日,廣東省廣州市)

    

      浙江省的一家機械廠商表示「如果真的徵收制裁關稅,對美國出口額佔總出口額一半以上的本公司的經營可能會遭殃」。很多中國廠商都道出了這樣的苦衷。

         

      廣交會分別在每年的春季和秋季各舉行一次。來自世界各地的約20萬名採購商僅在展會期間就會簽訂高達300億美元左右的採購合同。從以往經驗來看,20萬名採購商中,美國的採購商就佔15%,具有很大的影響力。

  

      由於美國的經濟出現復甦,從2017年開始中國對美出口額快速增長。中國海關總署4月13日發佈的2018年1~3月貿易統計數據(以美元計價)顯示,對美出口額同比增長15%,達999億美元,表現堅挺。出口減去進口所得的貿易收支的順差額增長了19%,增至582億美元,對美順差呈擴大傾向。

    

   


  

      圍繞美國的對華貿易逆差和企業智慧財産權被侵犯等,川普政權感到擔憂,此前宣佈了對中國商品徵收制裁關稅的方案。

 

    為此,各公司為了避免受到制裁影響而絞盡腦汁。中國家電廠商TCL集團宣佈將調整對美國的電視出口,並討論增加墨西哥工廠産能。中國熊貓電子集團也透露「只能考慮將電視零部件先出口到墨西哥,再由墨西哥企業組裝成電視並出口到美國」。

 

      另一方面,關稅制裁對美國方面也極為不利。一位30多歲的美國採購商強調「漲價部分只能由美國的消費者買單,對誰也沒好處」。如果中美之間的對立走向長期化,很可能對雙方企業構成打擊。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中村裕 廣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