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債危機給亞洲的警示
2012/08/24
![]() |
竹中平藏 |
第二個教訓是銀行監管的統一。經常有觀點指出歐洲(具體來説是歐元區)的情況是,貨幣和金融政策統一了但財務政策卻各不相同,從而導致了不均衡。這個看法千真萬確,推動財務政策的協調(儘管有困難),力爭將來實現統一才有出路。除此之外,還有「統一」的問題。這裡的「統一」是指金融監管。
持有希臘國債最多的是法國和德國的銀行,因此這次危機的最大問題就是這些銀行的不良債權問題究竟會蔓延到什麼程度。實際上,總部設在法國和比利時的德克夏銀行已經在去年破産,最近西班牙向銀行注入公共資金讓人們議論紛紛。其實很多人都不清楚,有的國家是財政部負責銀行監管,而有的國家是中央銀行,有的是金融廳。而且沒有一個平臺可以讓這些當局負責人聚到一起探討金融政策。不良債權的實質性定義和監管手段在各個國家也是參差不齊。
在這種情況中,歐洲終於開始有要結成「銀行同盟」的動作。除了統一標準,還把將來設立統一的存款保險機構納入視野。但目標越高,實現目標所需的時間就越長。在金融這種「連鎖」領域裏進行協調,並進一步制定統一的規則對今後的亞洲來説也將是要必須面對的工作。
第三個教訓是金融及財政危機主要是通過貿易波及到全球的。這是2008年雷曼危機時得來的教訓。當然,金融機構受到的影響擴大到全球的因素也不容忽視。同時,還有很深的交易關係導致連鎖性破産以及融投資縮小帶來的影響。但是,從雷曼危機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是宏觀經濟縮小導致國際貿易低迷引發全球經濟蕭條。對國際貿易依存度較高的亞洲各國來説,這一點尤為重要。
雷曼危機時,中國推出大規模經濟刺激政策,維持了較高的經濟增長,成為全球經濟的推動力。不過也更進一步凸顯了以固定資本投資為主體的中國經濟的特徵,並可能會讓經濟結構轉型遲後。亞洲各國需要在充分汲取這些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在把這次歐洲危機的影響控制在最小限度的同時,推進經濟社會的體制改革。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
竹中平藏 簡歷:1973年進入日本開發銀行,歷任大阪大學副教授、慶應義塾大學教授等,2001起進入日本內閣,曾任經濟財政及IT擔當相,2002年擔任經濟財政及金融相。2004年當選參議員。先後擔任經濟財政及郵政民營化擔當相、總務及郵政民營化擔當相、慶應義塾大學教授兼全球安全研究所所長。2009年任保聖那(Pasona)集團董事長。
竹中平藏 專欄
逆境中的歐美應該學中國
中國如何跳出中等收入陷阱?
中國經濟與「負加速度原理」
危機管理與新的日中關係
全球化經濟中的中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