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三星,中國反日的另一場攻防

2012/09/14


    日經中文網特稿:8月26日,中國南方的工業城市、廣東省東莞市發生了反日遊行。走在遊行隊伍前列的示威者手中舉著鮮紅的條幅,上面有一句口號與其他激進的遊行口號顯得格格不入,那就是「學習三星」。對於中國的企業和員工來説,憑藉快速增長趕超日本廠商、進而走在世界電子行業前列的南韓三星電子或許就是值得效倣的榜樣。

東莞8月26日的反日遊行

     「日本人滾出釣魚島」、「抵制日貨」……,在靠近東莞市政府的大街上,年輕人高喊著這些口號。8月19日在與東莞相鄰的廣州發生的反日遊行裏也經常聽到的遊行口號。條幅口號以「抵制日貨」開頭,而最為引入注意的是,後面緊跟著就是「振興國貨 學習三星 打垮日貨」。

      工廠聚集的東莞同時也是「外資城市」。為了獲得廉價的勞動力,香港、台灣以及南韓企業相繼進駐東莞。而來自日本的企業也達到了約500家,其中包括京瓷和TDK等。東莞憑藉為這些海外企業生産産品和為知名品牌進行代工,已經發展成為中國有代表性的製造和出口基地。另一方面,東莞卻未能培育出在海外享有較高知名度的優秀當地企業。

  在東莞,人工費上漲導致企業成本競爭力出現了下降,同時自去年秋季起,歐洲債務危機導致對歐美出口出現了下滑。在這些負面因素的拖累下,今年1~3月,東莞的地區生産總值(GDP)在剔除物價變動影響後,實際較上年同期僅增長1.3%,這種水準已經難以媲美新興經濟體。東莞經常發生工人要求提高工資的罷工。年輕人認為中國人正在被海外企業以低工資進行壓榨,因此民眾盼望中國出現類似三星那樣的強大民族企業或許也是理所當然的。

  「這也許是因為三星手機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針對年輕人在遊行時提到三星一事,當地一名經營顧問推測説。三星在中國銷售各種價位的産品。以智慧手機為例,三星不但銷售與美國蘋果公司「iPhone」相競爭的4000~5000元的高端産品,也銷售年輕人都能買得起的1000元左右的低價手機。

  在電子行業,三星和鴻海等南韓與台灣廠商發展迅猛,並且將過去曾走在世界前列的日本企業逼到了絕境。如果根據「雁行産業發展理論」(即亞洲經濟像雁群那樣,以日本為雁群頭部,其他國家緊隨其後追趕著發展經濟),韓台完成發展之後就將輪到中國大陸。像三星那樣兼具技術實力、品牌號召力以及行銷實力的強大中國企業或許將不斷登上歷史舞臺。

  對三星進行研究的南京大學何健副教授謹慎地説,「中國企業仍不具備媲美三星的實力」。三星的特色是「建立長期戰略,並堅決貫徹到底」。例如三星的「地區專業人才制度」就是始於1990年的長期戰略。該計劃的目的是向世界各地派遣年輕員工,以培育熟悉當地生活和文化的專業人才。與此相對,中國企業「雖然有能力獲取短期效益,但仍不善於推行人才培養等長期戰略」。

  熟悉亞洲企業情況的富士通總研經濟研究所首席研究員金堅敏也表示,「大多數中國企業往往只追求眼前利益」,不過同時也指出,中國「也存在像聯想和華為那樣,穩步推進瞄準全球市場的長期戰略的企業」。

  中國個人電腦巨頭聯想在全球份額方面,已經逼近排在首位的美國惠普(HP)。而在日本,聯想與NEC的合資業務也在穩步發展,8月,該公司因推出螢幕為13.3英呎、重量只有875克的超輕個人電腦而備受關注。此外,華為在國際專利申請件數方面,也已經躍居世界前列,成為了中國有代表性的高科技企業。在通信設備領域,該公司已經躍居世界第2位,同時該公司利用其強大實力,已經開始進軍智慧手機市場。目前已經將産品線從低端産品擴大到中高檔産品。而在日本,華為也已經爭取到軟銀公司和NTT DoCoMo的訂單。

  金堅敏認為「中國已經具備打造全球性企業的良好條件」。三星豐富多樣的産品瞄準的是不同的消費群體,而在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也存在著從富裕階層到低收入階層的各種消費者。面向國內富裕階層的産品開發經驗和行銷方式的積累將成為進攻已開發國家市場的武器,面向低收入階層的積累則有望在搶佔繼中國之後發展起來的新興市場時發揮作用。

   在日本電子行業尋找復興道路之際,亞洲其他國家的競爭對手並未停下腳步。在國家之間圍繞領土問題發生激烈摩擦的背後,企業之間圍繞財富展開的攻防戰也正日趨白熱化。關注日經中文網新浪微網誌

(日經中文網特稿  廣州支局 桑原健)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