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發展模式從「雁陣」走向「並進」
2019/07/03
擁有超過40億人口的亞洲的關鍵詞是多樣性。亞洲直面經濟和社會問題、宗教﹒民族問題、固有習慣等眾多差異所帶來的摩擦,但各國和各地區在探索共生的道路。
在台灣的高科技産業聚集地新竹。來自印度的女性技術人員帕拉比(音譯,31歲)在半導體企業台灣積體電路製造(TSMC,台積電)負責與客戶溝通技術的業務。她進入公司僅3個月就被提拔承擔這項重要工作,其本人表示「我具有快速學習,找到解決對策的能力」,似乎沒有一點膽怯。
地區內交流越來越活躍
台積電在全球半導體代工市場握有5成份額,是台灣具有代表性的全球性企業。該公司的人力資源副總經理馬慧凡表示,從設計初期開始就對客戶提供支援的情況出現增加,我們需要很多邏輯思維能力優秀的人才。台積電看中的是印度技術人員,錄用了超過100人。
擅長邏輯思維和數學的印度人的IT能力優秀,通過人才供給和軟體開發外包支撐著美國IT企業的發展。帕拉比表示,「這些人才現在開始轉向亞洲的大型企業」。
亞洲有著像台灣這樣製造業強大的地區,也存在像印度這樣軟體實力強大的國家。例如只有560萬人口,卻擁有金融和人工智慧(AI)等高級人才的新加坡等國。在富有多樣性的亞洲,人才和技術的交流越來越活躍。
![]() |
前海微眾銀行和南洋理工大學就共同開發新服務達成協定(1月底,新加坡) |
例如,騰訊控股旗下的深圳前海微眾銀行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在AI領域展開合作。
南洋理工大學是AI論文被引用數量位居世界第2的知名學府。前海微眾銀行活用中國大陸誕生的龐大數據,開發出5秒判斷信用等技術。分別代表兩國所擅長技術的雙方35名技術人員攜手開發使用AI為資産管理提供建議的服務。
與已開發國家産生摩擦
在亞洲,從1960年代到1990年代,日本、南韓、台灣、新加坡和中國大陸等國家和地區相繼實現了經濟騰飛。形成了各國一邊提高技術實力,一邊將組裝工序和紡織産業轉移到人工費低廉的落後國家的「雁陣」發展和分工模式。
隨著數位化的浪潮,這種分工模式也開始發生變化。智慧手機等IT設備在新興市場國家也得到滲透,經由網路的服務快速發展至可以比肩已開發國家,融合知識和優勢的合作出現擴大。東京大學教授坂田一郎將這種新的成長模式稱為「並進」模式,認為「如今的亞洲容易誕生超過已開發國家的技術,過去的積累變得不再重要」。
與此同時,崛起的亞洲也面臨著新的課題。那就是伴隨著成長的與已開發國家的摩擦。美國川普政權敵視華為,迫使各國調整與華為的業務往來。如今,台積電等華為的客戶企業面臨著訂單下滑的風險。
隨著亞洲的存在感提升,遭遇摩擦的場面也將出現增加。誕生新的分工和發展模式的亞洲要做好登上世界舞臺的準備。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桑原健、野見山祐史、遠藤淳、早川麗、松本史、伊原健作、佐藤浩實、中野貴司、大西智也、新田裕一、鈴木淳、森國司、小川和廣、福田航大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