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動畫縱火案是極端思想下的恐襲?
2019/07/26
坂口祐一:到7月25日,京都動畫的工作室被縱火事件已經過去了1周。該案造成34人失去生命,傷亡慘重。兇手所用的「兇器」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汽油,此事帶來的衝擊正在擴大。
![]() |
京都動畫的火災現場和監控畫面中嫌疑人搬運的汽油(Kyodo) |
開車撞人、用刀砍人、使用市面上常見的材料自製手榴彈……從近年來發生在日本的異常事件來看,你會驚訝地發現,這些犯罪形態與海外經常發生的恐怖襲擊十分相似。
從2016年前後開始,極端組織等實施的恐怖襲擊手法發生了巨大變化。其背景是各地加強對恐怖組織的監視和取締,大力打擊恐怖組織。
使用槍械等武器實施大規模恐怖襲擊變得困難,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開始通過網上的機關刊物等方式呼籲成員使用日常道具實施襲擊。
其中之一就是「恐襲式縱火」。實際上,在海外,針對宗教設施、學校和商店等設施的縱火案接二連三。雖然京都動畫事件被認為不存在宗教背景,但從兇手因任性的藉口和不滿而無差別行兇這一點來看,可以説就是恐怖主義行為。
伊斯蘭國正在「推薦」開車撞人、再用刀砍人等襲擊手法。2016年在法國的旅遊城市尼斯,一名男子駕駛大卡車沖入煙火大會的會場,導致86人喪生就是一起典型事例。
![]() |
人們來到京都動畫工作室附近獻花追悼死者(7月23日,京都市伏見區) |
在日本,2019年元旦發生了一名男子在東京原宿的竹下通開車衝撞行人的事件。車上載有高壓清洗機和煤油。據悉,男子本打算在新年參拜者眾多的明治神宮潑灑煤油並點火。
從去年到今年,在名古屋和東京發生了前大學生和高中生從藥房和網上購買材料自製炸彈的事件。炸彈是海外恐怖襲擊中經常使用的「TATP」,爆炸威力極強。製造方法也是由極端組織教授。
極端組織還鼓勵個人在無組織指示和支援的情況下,在各自的國家自行實施恐怖襲擊。這被稱為「本土」和「孤狼」形式的恐怖主義。
從這一層面也能發現恐襲與日本事件的共通性。2019年5月,在神奈川縣川崎市,一名男子持刀砍殺了等校車的孩子們,隨後自殺身亡。該事件的形態也與「使用身邊的兇器實施自殺式恐襲」極為相似。
縱火、駕車、持刀行兇的事件接二連三地發生,歐美的恐襲也趨於「日常化」。海外的恐襲與日本發生的異常事件實際上可能是「鄰居」。
那麼,此類事件為什麼會接二連三地發生呢?社會治安相關人表示,「雖然有點晚,歐美滋生恐怖主義和仇恨犯罪的土壤也開始向日本社會蔓延」。
歐美的恐怖主義被指存在這樣一種傾向,很多情況下都是移民或年輕人因生活貧困或受到歧視而被孤立,從而受到極端思想的侵蝕。
貧富差距加大、煽動對立的過激言行、無法容忍不同意見的不寬容風氣。隨著日本社會的變化,同樣的傾向也顯露出來。尤其在網際網路上,到處都充斥著極端思想。隨著社交網站的普及,人們開始只接觸相似的思想和觀點,促使「過激主義」盛行。
如果不向生活貧困和具有精神問題的人提供行政及福利幫助而「放任不管」的話,就會導致社會的不穩定。隱形人(invisible people)是各個已開發國家面臨的共同課題。
![]() |
京都動畫製作的作品(Kyodo) |
英國2018年設立了「孤立擔當大臣」一職,開始採取全面措施。雖然這種做法好像在走彎路,但要防止恐怖主義和犯罪行為,關懷遠比監視更能滿足當前的需要。
在此基礎上,還需要對「兇器」採取措施。以汽油為例,如果有人試圖購買一定量以上的汽油,就要嚴格盤查其身份和購買目的,一旦發現可疑言行要報警,作為社會來説,應該容許這樣的「小心謹慎」。
儘管如此,從犯罪相關等數據來看,日本仍是一個相較於其他國家更為安全穩定的國家。外國遊客數量不斷攀升,喜歡日本的人也越來越多。2019年日本還要在東京舉辦奧運會和殘奧會。
全球媒體在報道京都動畫和川崎殺傷兒童事件時總會加上一句,「在日本這個安全的國家……」。每次發生這樣的事件,人們對日本的安心感和信任感都會受到極大傷害,實在令人遺憾之至。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坂口祐一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