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不算好,但也不壞

2012/10/23


    日經中文網 吉田忠則:中國經濟走勢正在引發全球的擔憂。7~9月中國GDP為7.4%,已經連續7個季度出現減速。但如果換一個角度觀察,則能夠發現「軟著陸」的跡象。

     甚至中日關係影響引發擔憂的日本對華出口仍能看出好轉的跡象。據日本工具機工業協會統計顯示,雖然1~3月和4~6月來自中國的訂單額較去年同期有所減少,但7~9月則增長了10.2%。該協會的調查企劃部「中國需求仍然處於較高水準,表現堅挺」。

     觀察中國公佈的統計數據也可以發現,9月日本對華出口較去年同期減少了9.6%。不過,如果與今年8月相比則增加了3.9%。日本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主任經濟學家西浜徹指出:「在機械和高科技産品等日本具有優勢的領域,日本對華出口出現了增長」。

     日本優勢領域增長的原因在於中國經濟增長的火車頭是公共事業。其象徵就是鐵路建設。在去年2月的鐵道部部長貪污事件和同年7月在浙江省發生的高速鐵路事故之後,中國減少了鐵路投資,但自今年夏季起重新加快了建設速度。今年9月的投資額較去年同期增長了8成。

     目前的過剩庫存依然構成沉重壓力。尤其是鋼鐵和有色金屬的庫存情況仍在加劇。但另一方面,工具機、汽車、電子産品和紡織的庫存則已處於沒有大礙的水準,或者已經有所改善。日本瑞穗綜合研究所高級主任研究員鈴木貴元認為:「由於下游産業正在走向健康狀態,未來上游行業也將隨之呈現改善的局面」。

    與2008年雷曼危機時不同,此次中國政府仍然沒有推出鉅額經濟刺激政策的跡象。中國總理溫家寶最近在與經濟界人士進行座談時強調稱今年沒有實施大規模的經濟刺激政策。預計今後仍將堅持這一方針。而原因之一就是希望避免再次招致設備和庫存過剩。

     另一個重大利多則是就業形勢的好轉。儘管中國自2003年起就啟動了2位數增速,但求職者人數超過企業用人數量的狀態長期未能改變。而自2007年起,求人倍率終於逐漸接近了1。

     而在第二年,雷曼危機帶來了直接衝擊。由於外出務工人員大量遭解雇等原因,社會陷入了混亂狀態,求人倍率也開始下降。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政府匆忙實施了4萬億元經濟刺激政策。

     與上次不同的是在此次的減速形勢下,「就業形勢仍然穩定」(國家統計局發言人盛來運語)。求人倍率在2010年終於達到了1以上,今年7~9月也沒有出現下降。有分析認為,與2008年相比如今中國的經濟規模已經變得更大,服務業也有所增長,因此勞動力吸納能力也出現了提高。

     當然,中國的經濟前景也存在隱憂。如果中國最大出口目的地歐洲的經濟進一步惡化,恐將導致仍在尋底的中國經濟再一次出現混亂。結果,出口企業的業績惡化也可能反過來拖累就業,這是不容否認的。

  但更為嚴峻因素的是不得不繼續依賴投資拉動的經濟結構。能否成功推進收入分配改革、轉向消費主導型經濟將是中國經濟實現穩定增長的關鍵。關注日經中文網新浪微網誌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