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日貨無益於中國經濟
2012/10/29
![]() |
圖為廣東的汽車銷售會中的日系車 |
9月中國的日系車銷量同比減少了約4成。日産、豐田和本田的股票也一度降低1成左右,但不如合資對象下滑得嚴重。日系車在中國的銷售比例最大的是日産,為25%左右,但作為合資對象的2家中國企業的日系品牌車依賴率分別為4成和9成,影響更為嚴重。
去年在中國銷售的日系品牌車約為350萬輛,佔整體的2成。其中有9成是在中國生産的。部件的當地採購率也為9成左右,日系品牌車實際上就是「中國車」。如果日系品牌車的銷售及生産減少,日企的投資收益會出現惡化,但對於中國來説,會直接導致擁有相關工廠及銷售店地區GDP下降。
不僅汽車,家電及食品等在中國銷售的日系品牌消費品大多也是當地生産。富士通總研首席研究員柯隆認為中國也不希望日資企業長期處於困境。柯隆指出在中國約有2.5萬家日資企業納稅,包括其客戶在內,創造的就業機會多達1千萬個。
![]() |
如果來自日本的投資、以及對日出口減少,經濟復甦將變難。作為有京瓷及TDK等約500家日資企業進駐的生産基地東莞市的市政府就通知日資企業:有困難及時聯絡。其原因就在於不希望日本企業撤離。
雖然有人呼籲拒絕使用日本企業製造的零部件,但這很難實現。鴻海代工生産的「iPad」裏就使用了日本製造的零部件。
僅鴻海就被認為佔據中國3~5%的出口額,如果停止供應日本零部件,導致生産停止,無疑會受到打擊。鴻海大陸工廠所處的四川省海關相關人士表示,「用於iPad的日本零部件目前可順利報關」。
中國大陸企業也離不開日本的零部件。TCL集團10月13日宣佈「8.5代」最先進液晶面板工廠已經開始滿負荷生産。不過,如果無法採購日本旭硝子的玻璃基板,已經就緒的面板國産化將陷入停滯。
如果抵制日貨繼續擴大,中國的消費、生産、出口及投資等所有經濟活動都有可能出現縮小局面。9月日本對華出口額同比減少14%。雖然降幅較大,但與同樣因領土問題而産生對立的菲律賓8月對華出口額減少42%相比,並不算太嚴重。
可以看出中國也注意到對經濟的影響,對日本進行有節制地應對。不過,如果抵制日貨活動長時間持續,會導致日本經濟活動縮小。這反過來又會導致影響中國經濟,進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