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看中國心情很複雜

2012/11/21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華盛頓支局長 藤井彰夫: 「我和習近平見過5、6次,感覺習近平作為領導者把握住了中國的問題。但中國的領導者與美國總統不同,習近平要在新領導層內部鞏固權力或許將需要一定時間」。

圖為2月歐巴馬在白宮歡迎習近平。(新華-kyodo)
     11月13日,在華盛頓召開的企業高層會議上,前美國國務卿季辛吉作出了這樣的分析。季辛吉為開闢恢復中美邦交的道路而秘密訪問中國是在東西冷戰時代的1971年。當時蘇聯是美國的最大威脅,但40年後的世界已經發生巨大變化。

      在2030年的北京,「我們(中國)持有他們(美國)幾乎全部的國債。他們應該為我們工作」,一名身著黑色服裝的男子面對一群中國人年輕人這樣説。這是今年秋季美國總統大選中共和黨陣營播放的一則電視廣告。

      中國持有超過1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已經成為美國政府的最大債權人。蘇聯帶給美國的是軍事脅威,而不是經濟競爭,蘇聯也不是美國的主要貿易夥伴。美國雖然與日本發生過貿易摩擦,但沒有出現軍事對立。而中美關係則非常複雜,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Friedberg説:「既是潛在的安全方面的競爭對手,同時又是主要的貿易夥伴」。

      「美國應該監控來自中國的直接投資,如果有必要則需討論修改制度」,美國國會顧問委員會於11月14日敦促美國政府加強監控中國企業在對美國安全保障具有影響的高科技領域等的對美投資。

      但是,不顧華盛頓的擔憂,美國南部的阿拉巴馬州、北卡羅來納州等面臨高失業問題的各州政府則在大力吸引能夠帶來就業機會的中國企業的投資。

    9月20日,歐盟-中國峰會在布魯塞爾召開。中國方面表示將繼續購買深受債務危機困擾的歐元區國家的國債,同時要求歐盟解除1989年「天安門事件」以來實施的武器禁運。雖然歐盟拒絕了這一要求,但中國將憑藉資金實力繼續施加壓力。而在非洲等地區,為獲得天然資源的中國援助攻勢也在日趨加強。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參加20國集團(G20)首腦會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出資比率提高至僅次於美日的第3位……,在最近10年來,日美歐始終在大力敦促中國推進經濟改革,融入現有的國際經濟框架。

    促進中國發展和提高國民生活有助於推進民主化進程。已開發國家的政策基於這樣的期待,但在中國的大國意識正在覺醒的背景下,海外開始日益對中國「和平崛起」的口號産生疑慮。

    最近,中國經濟增長前景出現了不確定性。

      「中國與上世紀90年代初的日本非常相似」,美國前國家經濟會議(NEC)委員長、哈佛大學教授桑默斯警告稱,中國經濟今後有可能像經濟泡沫崩潰後的日本那樣被迫進行艱難的調整。

      眾多企業以中國的高增長為前提描繪了經營計劃。在背負財政赤字的已開發國家,內需低迷,當前的增長動力不得不依賴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無論中國走向霸權,還是經濟急劇放緩,已開發國家都將非常為難。全世界正在以複雜的心情關注以習近平為中心的領導層的政策動向。關注日經中文網新浪微網誌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