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要革中國製造業的命?
2012/11/28
類似的情況在三年前日本舉行眾議院選舉後就出現過。統計中日兩國的國名在2009年1~8月《經濟學家》週刊的標題中出現的次數,中國以25比19領先日本。從那時起,歐美對中國的關注度就已經超過了日本。而此次在全球影響力方面,中國領導層換屆同樣是以壓倒性優勢超過了日本眾議院解散。
![]() |
圖為3D列印機的嘗試製造的産品 |
中國的獨贏模式在10年後還能否行得通?
這種模式或許在5年內還不會崩潰,但10年後的話,又會如何呢?
以蘋果公司為例。波士頓諮詢集團的高級合夥人太田直樹預測:「蘋果公司遲早會採用3D(三維)列印方式,就像普通列印一樣來製造符合顧客喜好的手機等産品」。智慧手機「iPhone」已經不使用模具,而是通過切削機一部一部地自動成型。這一設計思想很接近3D列印的構想。3D列印機不是傳統意義的印表機,是一種立體物體的加工製造。「也許終於有一天,生産基地會從中國轉移到蘋果手機連鎖店,或者是接通網際網路的消費者家。」也就是説,未來的産品生産,將會像用印表機列印一樣方便。
目前,蘋果公司的産品幾乎全是在富士康中國工廠裏的一籃子生産線上製造,員工達到100萬人。但如果3D列印機技術進一步發展,不用將生産集中在人工成本相對便宜的中國,也能將産品送到全世界的顧客手中,「世界工廠」就會面臨生存危機。
實際上針對不斷崛起的中國,美國正試圖以舉國之力來製造這樣的局面。
美國謀劃的數位時代製造業革命
美國總統歐巴馬已經贏得連任。「綠色新政」可以説是過去四年裏最具代表性的産業政策,但實際上還有其他動作。這就包括數位時代的製造業革命。
美國政府在最近兩三年裏鼓勵全國的小學將3D列印機納入到手工課的教授內容。希望從初等教育起就告訴孩子們今後的生産是這樣的。
另外美國今年還通過了一項鼓勵在網上募集社會資金作為創業基金的法律。似乎是為了從側面扶持那些利用網路與CAD立體繪圖軟體、3D列印機來開創新事業的人。
![]() |
iPad mini 的發佈會 |
對於企業和國家來説,供應鏈及貿易形態可能發生巨大變化。全球化在最近10年裏催生了蘋果公司和中國這兩個大贏家,但中國今後能否繼續做「世界工廠」?這或許會引起人們的熱議。
這次的製造業革命會發展到什麼程度?線索依然在美國。
「新聯合汽車製造公司(NUMMI)」是以前通用汽車(GM)與豐田合資運營的汽車工廠。不過,現在的所有者是新興電動汽車廠商特斯拉汽車公司。該公司設置於矽谷,是當地距離從中西部向南部延伸的汽車産業區最遠的汽車工廠。NUMMI在通用時代曾被批評為「成本全美最高」,不過,據稱借助新創意,大部分不利條件已經被慢慢克服。
首先是構建了零部件交易的「生態系統」。利用網路、CAD及最尖端工具機,通過一個程式,便可製造任何零部件及模具。據説,同一條生産線上也能製造出一輛輛截然不同的汽車。
「汽車工業終於從必須量産的制約中解放出來。小型企業也有機會參與,成功的可能性日益提高」,特斯拉公司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在接受美國雜誌採訪時這樣表示。
據馬斯克稱,用於製造産品的資訊將全部實現數位化,共用、變更及改良都將變得比較簡單。如果使用網路,還可在全球範圍內收集設計及創意,並反映到汽車製造中。
不過,如果産品資訊數位化,而生産設備流入中國的話,就業機會有可能被中國全部奪走。對此,馬斯克表示:「汽車早晚也會變成可以利用3D列印機‘列印’出來,並像iPhone一樣,通過下載軟體來提高性能的商品」,他認為「工廠不會僅僅集中在中國」。
不過,隨著3D列印技術的進步,汽車製造業的生産基地及就業機會即便不集中在中國,也會分散到全球範圍。包括零部件製造業在內,將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美國針對中國掀起的産品製造革命,實際上很有可能從汽車領域開始……
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産業部副部長中山淳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