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從「小民主」開始

2012/12/11


      「第一次判處非法拘禁陳情者有罪」,有中國媒體12月初這樣報道。雖然北京市高等法院表示還沒有下達判決,但並沒有否認在審理此案。類似事件也終於陸續浮出水面。

 圖為7月南通抗議污水排放的集會
       為揭發地方幹部的非法行為而到北京上訴的陳情者絡繹不絕。地方政府為了阻截陳情者,會在北京將其拘禁。這種非法拘禁場所被稱為「黑監獄」,但司法當局似乎並沒有嚴肅取締這些場所。不過,習近平總書記一上任便多次強調「反腐」,媒體也開始積極揭露相關問題。

      在習體質確立前的11月12日,中國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在記者會上強調將擴大群眾參與,推進資訊公開。表示新建工廠時,將公開環境評估結果等資訊,擴大詢問市民意見的制度。

       遼寧省大連市的化工廠擴建項目和江蘇啟東的造紙廠排水管道建設項目等,當地居民的反對發展成大規模抗議遊行的事件接連不斷。周生賢認為如果能建立聽取民意的制度,將減少突發性遊行次數。

       不管誰當領導人,直接實現民主投票選舉等政治改革都很難。但對於腐敗、濫用職權和環境破壞等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建立聽取民意的制度並不是不可能,有觀點認為習近平將推進這種「小民主」改革。

       即使是「小民主」也面臨著制度不健全、管理人才短缺等問題。在廣東烏坎村,在土地買賣中存在違法行為的官員被扳倒,3月實現了村民自治組織村委會的選舉。不過,&&領導村民進行抗議、被選為村委會委員的莊烈宏卻辭職。

       原因是上級地方政府向村委會施壓,要求把土地使用證交給開發商,被徵用的土地也沒有歸還給村民。另外,村委會主任林祖鑾最近也不見蹤影。原本中國熟悉法律的公務員就很少,律師數量也比較少。僅憑選舉,很難反映百姓的聲音。

       10年前確立中國新領導層時也被稱為「胡溫新政」,對其推進改革的期待很高。不過,在既得利益階層的阻礙下,最終實質性的改革不多。

      不過,10年前的經濟狀況與現在大不相同,2002年的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GDP)為1千美元,而2011年則增至5千多美元。與台灣國民黨政府取消戒嚴令的1987年持平,接近南韓89年的水準,那時南韓已經公佈了民主宣言,舉辦了奧運會。

       當收入達到一定水準後,人民便會關注維權。如今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人民更容易爆發不滿情緒。如果此次不建立聽取民意的制度,社會很可能走向動盪。推進「小民主」改革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關注日經中文網新浪微網誌

(川瀨憲司 香港)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