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疫情下的奧運會?

2021/07/23


     北川和德:東京奧運會及殘奧會7月23日在新冠疫情下拉開帷幕。約100年前的1920年在比利時舉行的安特衛普奧運會也是在西班牙流感(全球大流行)之後舉辦的。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約100年前克服重重困難籌辦的奧運會有何意義,又得到了什麼樣的評價呢?

   

     安特衛普奧運會的情況比本屆東京奧運會嚴重得多。世界大戰從1914年持續到1918年,歐洲成了戰場,約1800萬人失去生命,西班牙流感1920年平息,死亡人數被認為超過4000萬。

 

1920年安特衛普奧運會商日本代表團入場(Kyodo)

  

     比利時在一戰中遭到德國入侵,港口城市安特衛普的大街上到處都是蒙受戰爭創傷的景象。奧運會得以舉辦的背景原因是,比利時的西班牙流感疫情被認為較輕,以及當時參加奧運會的國家有限,以歐美國家為主。

 

    「奧運會有可能無法延續」

 

       但最重要的原因是當時擁有一種堅定的信念,那就是把通過體育呼籲世界和平與團結的奧林匹克運動延續到未來。當時近代奧運會的舉辦歷史才20多年,舉辦地為柏林的1916年奧運會因戰爭而停辦,奧運會面臨能否延續下去的危機。研究奧運史的筑波大學教授真田久表示,「當時如果連續兩屆奧運會停辦,就有可能無法延續」。

     

      當時的國際奧會(IOC)主席是創始人顧拜旦。在主席的領導以及後來成為第三任主席的比利時國際奧會委員拉圖爾的努力下,1919年4月安特衛普奧運會確定舉辦。

   

      這屆奧運會共有29個國家參加,數量創下歷史之最。在8月14日的開幕式上,由顧拜旦設計的代表著世界五大洲團結一致的奧林匹克標誌(五環旗)首次升起,象徵著那屆奧運會的意義。

   

日本奧委會(主席山下泰裕參觀日本奧林匹克博物館舉辦的安特衛普奧運會

企劃展(2020年,Kyodo)

 

      為祈求和平,放飛了和平鴿,還首次進行了運動員宣誓。或許可以認為,自那屆奧運會起,奧運會才被定位於「和平盛典」。

   

     那屆奧運會還産生了倡導和平與團結的獎牌得主。在1500米比賽中獲得銀牌的英國運動員菲利普·諾埃爾·貝克後來成為一名政治家,致力於和平與裁軍運動,並於1959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籌備不足的場館招致不滿

    

     後來菲利普·諾埃爾·貝克在談到安特衛普奧運會時説,「世界發生變化,朝著更好、更幸福的方向改變。因此,在安特衛普奧運會上,我發自內心地享受比賽」。

    


    

      不過,對安特衛普奧運會的評價並非都是正面的。籌備時間僅為1年多,比賽場館明顯不夠完善。比利時民眾也沒有對奧運會的舉辦感到高興,觀眾席稀稀拉拉,缺少熱鬧氣氛,因此有觀點認為那屆奧運會只是國際奧會一廂情願。

     

     當時是日本繼1912年斯德哥爾摩奧運會之後第二次派出代表團,並在網球項目中獲得了奧運會首枚獎牌。熊谷一彌因在單打和雙打決賽中失利而獲得銀牌,他在自己的著作中指出,當時的球場很糟糕,並回顧稱,「這竟然是奧運會的豪華一流舞臺,實在令人難以恭維」。

   

各國運動員戴著口罩走在奧運村(Reuters)

 

      安特衛普奧運會已經過去約100年的時間。現代奧運會的規模越來越大,成了幾乎所有國家和地區都會參加的盛會。雖然不能與當時進行簡單粗暴的對比,但傳染病的威脅加上過度的商業化,奧運會被批已經喪失對世界和平做出貢獻的理念,如今也面臨延續危機,從這一意義上來説,現在的情況與當年如出一轍。

    

      7月23日舉行的開幕式是奧運會有史以來第一次採用無觀眾形式。希望在缺少喜慶氣氛的安靜體育場舉行的簡單儀式,能夠傳達出可與五環旗亮相媲美的訊息,詮釋出回歸初心的奧運會的真正價值。

    

    但願20年、30年乃至100年以後,奧運會作為和平盛會延續下去的時候,人們會評價説:多虧有了東京奧運會。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編輯委員 北川和德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