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舵蘋果10年,庫克成績如何?

2021/08/25


       美國蘋果首席執行官(CEO)提姆·庫克824日迎來了上任10週年。庫克被史蒂夫·賈伯斯推薦為繼任者,董事會也為他打了包票。從這10年的業績來看,可以説他們的判斷是正確的。

 

       在美國企業中,蘋果的總市值最快達到1萬億美元、2萬億美元。股東報酬之多、資金效率之高也引人注目。這樣的經營無疑是創「紀錄」的,其意義之一是令人回想起賈伯斯是讓人「記住」的經營理念的實踐者。

 

 

       隨著2001年音樂播放器iPod上市,走向復活的賈伯斯時代的關鍵詞是「變化」。

 

       2006年,iPod和音樂發行成為蘋果最大的收入來源。蘋果由「電腦公司」變身為「音樂公司」。第二年推出了iPhone2010年,蘋果又變成了iPhone部門銷售額最高的「智慧手機公司」。

 

       在這一期間,蘋果也給娛樂、通信及終端等的行業結構帶來變化。作為對現有勢力的挑戰者,蘋果彰顯出了存在感。

 

       進入庫克時代,關鍵詞由「變化」轉向「擴大」。

 

       庫克打造其所擅長的供應鏈,建立了向全世界供應高完成度産品的體系。他親自多次飛到中國,全力構建銷售體制。作為賈伯斯時代「遺産」的繼承者,庫克發揮了強有力的手腕。

 

 

       儘管如此,不能否認尚有不足之處。

 


 

       2009年225日,蘋果在總部召開股東大會。當時正在療養的賈伯斯沒有出席。在提問環節中,一位股東表示,「昨天是史蒂夫的54歲生日。大家一起唱歌祝他早日康復吧」。於是全體股東起立,合唱了生日快樂歌。

 

       推出令人印象深刻的産品和服務,讓人們為之狂熱,是蘋果這家企業的獨特風格,也是它的致勝模式。股東大會的插曲讓人再次認識到了這一點。如果用這個標準來衡量過去的10年,很難找到一個所有人都認同是由蘋果開闢出來的巨大市場。

 

蘋果CEO庫克(reuters)

 

       庫克一直注重兩個領域。一個是通過蘋果手錶(Apple Watch)等設備充分運用身體和健康數據的保健領域,另一個是在現實空間裏顯示數位資訊的增強現實(AR)領域。加上傳聞蘋果要涉足的電動汽車,這3個領域也許是留下「記憶」的候選業務。

 

       不過,蘋果面臨眾多強大的競爭對手,靠平庸的策略無法取勝。如果採用庫克式延伸性經營方式,蘋果有可能會遭遇成長壁壘。

 

       「10年後的蘋果會是什麼樣子的?」兩年前被問及這樣的問題時,庫克的回答是,「蘋果從根本上來説就是一家産品公司。追求的是由硬體、軟體和服務相互交叉而産生的魔法」。

 

       製造出名副其實的魅力産品,在經營上獲得新的推進力。這是擔任CEO進入第11個年頭的庫克面臨的課題。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評論員 村山惠一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