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開始「變身」

2013/01/16


台北鴻海旗下家電量販店內的鴻海自主品牌電視賣場
    全球最大電子産品代工企業鴻海開始自主品牌的生産和銷售。最近,鴻海已經開始在台灣的鴻海旗下家電量販店銷售60英呎液晶電視。同時,鴻海還將與美國家電量販巨頭RadioShack聯手,在中國大陸增加合資店舖,以擴大銷售。由於受中國大陸人工費上升的影響,代工業務的利潤率正在下降,因此鴻海決定部分改變業務模式,以保持增長。

     鴻海此前一直專注於為最大客戶美國蘋果公司提供智慧手機等的代工服務。今後,鴻海還將拓展利用在中國大陸等地自主構建的零售網來銷售自主産品的業務。鴻海自主生産和銷售家電産品尚屬首次。

  或將成為日本企業的競爭對手
 

       雖然鴻海新業務的最初規模很小,但如果全面展開,鴻海有可能成為索尼和夏普等日本企業強有力的競爭對手。這些企業目前是鴻海代工服務的客戶。

      在鴻海代工業務基地的大陸,人工費出現了急劇上漲,其主力工廠所在的深圳市的最低工資在10年裏已經漲至3倍,因此盈利正在惡化。依賴廉價勞動力的代工生産的增長模式已經接近極限。在這樣的背景下,鴻海希望將自主産品的生産和銷售業務培育為新的盈利來源。

     在液晶電視領域,只要採購到零部件即可組裝為産品,進入門檻正在降低。鴻海使用的是與夏普共同運營的日本堺螢幕産品公司的液晶面板。2013年將在中國大陸等地進行生産和銷售,預計出貨量將達到12萬~15萬台。此外,鴻海還計劃在4月之前推出70英呎電視。

     在台灣,鴻海旗下的家電量販店「賽博數位」將與有線電視公司等聯手,與入網協議搭配銷售電視。新款電視的櫃檯售價換算為日元約為12萬日元。在中國大陸,鴻海將利用賽博數位與美國RadioShack合作運營的店舖進行銷售。出於對代工業務客戶的顧慮,電視的品牌並未使用鴻海的名字。鴻海將採取靈活的應對方式,在中國大陸使用「RadioShack」這一品牌。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在去年6月表示,作為新的增長引擎,將加強家電量販等下游領域的業務。2001年在中國大陸收購的賽博數位目前在兩岸擁有40家店舖,而2013年將增加一倍。而與美國RadioShack共同運營的合資店舖今後將力爭達到5千家。今後,作為主打産品,將以自主産品為主,以提高聚客能力。如果自主銷售渠道擴大到兩岸之外,自主産品的銷售地區也將增加。

   意在改善利潤率 

       代工生産的加工費很低,以筆記型電腦為例,還不到産品價格的5%。如果再加上人工費上升,利潤將進一步遭到侵蝕。鴻海積極利用面向代工生産的零部件和設備來生産自主産品,如果再利用自有流通網進行銷售,與僅僅進行代工生産相比,利潤率將得到提升。

       鴻海部分改變業務模式的背景是依賴蘋果的風險已經顯現。有分析認為,鴻海現階段代工業務銷售額的約5成來自蘋果,而目前由於競爭激化,iPhone5的銷售出現了增長乏力,蘋果似乎正在減少對零部件廠商和鴻海的訂單。因此,越來越多觀點擔心,這將對鴻海的業績造成影響。

      針對自主品牌電視,鴻海發言人表示銷售方式等有所不同,不會與代工生産的客戶形成競爭。鴻海將自主品牌電視的尺寸限定為競爭對手較少的大螢幕産品,希望以此避免批評。不過,由於受鴻海電視開始發售的影響,台灣大螢幕電視的價格戰正日趨激烈。

     鴻海通過多年來的代工生産獲得了客戶的技術和經驗。憑藉IT(資訊技術)設備的銷售規模和生産能力,鴻海在産品領域正在逼近世界巨頭南韓三星電子等廠商。如果鴻海全面推出包括電視之外其他産品在內的自主産品,有可能面臨客戶信任下降和訂單減少的風險。

(山下和成 台北)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