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挑戰全球重大問題?

2013/01/21


    美國谷歌董事長埃里克·施密特訪問了朝鮮,令世界震驚。這一行動肯定存在風險,但谷歌採取行動或許是因為感覺到了比風險更加重要的東西。

  谷歌將挑戰一個國家。谷歌與中國政府進行對峙時也是如此。在2年前的埃及革命中,一個名叫Wael Ghonim的谷歌員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月8日,訪問平壤金日成綜合大學的美國谷歌董事長埃里克·施密特(右起第2人)等人(kyodo)
  谷歌提出的經營理念是「將所有的人類智慧放到網際網路上實現共用」。據報道,埃里克·施密特在平壤曾對朝鮮方面表示,「如果不連接網際網路,就沒有國家的未來和經濟的發展」,從谷歌的行事風格來説,施密特説這句話並不讓人感到意外。

  據悉,谷歌最近啟動了一項集中網路上的智慧來解決地球上所有問題的計劃。所謂「問題」,包括政治、經濟、環境、貧困和戰爭等廣泛領域。

  或許有人説這項計劃過於誇大。但是,回顧網際網路這一技術革新帶來的政治、經濟和社會變化可以發現,這個計劃絕不是誇大其詞,也不是不切實際的妄想。更確切地説,只有認真面對這些重大問題,才能開創充滿不確實性的未來,才能為商業帶來技術革新。

  這種想法正逐步植根於美歐企業。在稱為favela的巴西貧民窟,瑞典愛立信正在推動人們使用手機和網路,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愛立信似乎將行動視為了社會責任(CSR)投資的一環,而同時還具有另外一個好處——如果能夠利用智慧手機和個人電腦連接通信設備的居民增加,該公司的客戶基礎將來就將擴大。

  不僅僅是企業。美國總統歐巴馬也提出了「開放政府」的理念,在網路上傾聽眾多的呼聲,並積極推進資訊公開。這些行動將促進Wi-Fi環境的普及和寬頻基礎設施向農村地區擴大。此外,美國還打算將三維(3D)印表機引入小學課堂,以提高製造能力。三維印表機將決訂製造業的未來。

  在挑戰重大問題的同時,將創造新的産業和需求。被認為只注重短期效益的美國式經營和政策實際上也在實施宏大的超長期投資。

  政治風險諮詢公司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此前發佈了每年一度的「全球十大風險」。美歐企業的思維方式是轉換思維,將這些風險看做「應從正面挑戰的問題」。而谷歌正是在發起挑戰的最好案例。

   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産業部副部長 中山淳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