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蟻族」大量繁殖中
2013/01/25
![]() |
對每天以回扣拉業務感到厭煩
「我正在考慮再換一個工作」,就職於北京一家民間調查公司的馬高寧(28歲、化名)在北京市內一家咖啡廳一邊喝咖啡一邊説。在大學畢業後的5年裏,他已經換了2家公司。雖然在跳槽後工資稍稍漲了一些,但他對每天通過回扣拉業務的工作感到非常疲憊。
他的工作是從日本和德國的汽車公司接受委託,然後編寫和提交有關中國市場動態的報告。但是為了獲得調查委託,必須將訂單金額的5~10%作為回扣交給客戶企業的中國負責人。據稱,在弱小的民營企業中,這是司空見慣的現象。
前些天,為了拿到訂單,作為「賄賂」他向一家日系汽車企業的一位30多歲的中國行銷負責人贈送了價值5000元的智慧手機。但在1個月後,那位負責人卻打來電話説,「前些天你送的那部手機被偷了。能不能再送一部?」。雖然這樣明目張膽地索賄非常罕見,但如果不答應對方的要求,就可能無法獲得業務訂單。在公司內部討論的結果是,決定再送1部。
馬高寧畢業於北京市的一所大學,最初的工作單位是中國一家會展公司。馬高寧在初中和高中學習的是日語,對外語很有自信,但沒有過硬的門路。雖然向50家公司發出了求職簡歷,但錄用他的只有這家會展公司。
他在會展公司的工作是為了獲得政府的會展活動訂單,每天接待政府部門40多歲的中層幹部。每晚都要陪客戶吃飯,帶領客戶到有女招待的卡拉OK歌廳,而回到家基本都在淩晨1點以後。而月薪只有1500元,低於大學本科畢業生的平均起始工資。「在大學學習的經營專業完全用不上,感到非常失望」,於是在1年後換了工作。
像馬高寧那樣的高學歷窮忙族在中國被稱為「蟻族」。這是因為這些人像螞蟻那樣工作,在房租低廉的大城市郊外過著與別人合租的集體生活,與螞蟻的生存狀態非常相似。蟻族的工資與被稱為「農民工」的來自各地的外出務工人員相差無幾。由於不少「農民工」租住在用作防空洞的地下室一角,在沒有窗戶的房間中生活而被稱為「鼠族」。
在經濟增長迅猛的中國,就業機會應該正在增加。那為什麼蟻族仍在不斷增加呢?
![]() |
中國的大學數量約為2400所,比10年前翻了一番 |
蟻族與世代生活在城市地區的特權階層之間無法逾越的收入差距經常令人感到愕然。
曾經有一場展會讓馬高寧對這種現實深有感觸。那就是北京市每年一度為未婚年輕人舉辦的「相親會」。馬高寧説:「女孩們要尋找的都是‘體制內’的男性。像我這樣的男生不受歡迎」。除了工資之外,「體制內」在養老金和醫療等社會福利方面都明顯好於民營企業。
7600人競爭一個公務員職位
求職的中國大學生大多會首先考慮進入「體制內」。而最為便捷的途徑則是稱為「關係」的人脈,也就是門路。
馬高寧的童年好友蘇寧(28歲、男性、化名)就職於林業領域的國有企業。雖然在初中和高中學習日語的經歷非常相似,但他們最大的不同是門路。蘇寧的父親是政府研究機構的著名經濟學家,母親是醫院的會計部門負責人。蘇寧就職的國有企業的母公司(國有企業)的總經理與其父母是多年的朋友關係。蘇寧的月收入高達1萬2000元,是城市地區工薪階層平均工資的2倍以上。而且下午6點可以準時下班。
![]() |
「體制內」的誘惑 |
不過,我們也找到了利用父母的關係可以輕鬆進入國有企業、但卻主動放棄這些關係而選擇自己找工作的畢業生。
小許(23歲、女性)去年畢業於北京的中央財經大學,來自內蒙古。其父親是當地一家國有企業的高管,擁有深厚的人脈關係。她父親表示要在內蒙古,多少工作都能找到,勸説小許到國有企業工作。但小許拒絕了。
「聽説在國有企業,就是早上到單位看看報紙,發發郵件,工作留到下午也沒關係。我覺得這種生活不適合自己」,小許希望在大城市找一家每天都真刀真槍決勝負的民營企業,並在那裏施展自己的能力。目前小許已經接到通信設備巨頭華為技術、英菲尼迪中國法人,以及外資系會計師事務所德勤旗下中國法人等5家公司的入職邀請,而小許傾向於進入英菲尼迪。因為學生時代就曾在該公司做過實習生,很喜歡英菲尼迪的公司文化,同時感覺接觸顧客和媒體的工作非常有挑戰性。
北京戶口的魅力
但就在小許猶豫不決之際,德勤發出了具有非凡吸引力的條件——德勤將提供北京戶口。小許毫不猶豫就選擇了進入德勤,並簽了期限為3年的就業協議。北京戶口為什麼能如此吸引小許呢?
2012年熱門就業企業排行榜
(注)中國人力資源服務網站、中國英才網數據
|
||||||||||||||||||||
國有企業每年都會獲得北京戶口指標。國有企業利用戶籍指標向地方出身的新員工提供北京戶口。在中國熱門就業企業排行榜上,國有企業之所以名列前茅,除了工資高和工作穩定之外,能夠提供北京戶口的吸引力非常巨大。
但是,最近也出現了提供戶口的民營企業。北京市為了確保醫生和會計師等北京市缺少的人才,最近開始向外資企業提供戶籍指標。德勤就把這樣獲得的戶籍作為了吸引人才的最強有力武器。
當然,像小許這樣的案例是非常罕見的。在中國,在大學畢業的同時能夠就業的「就業簽約率」最近為7成左右。由於中國經濟放緩和大學畢業生不斷增加,中國大學生的就業形勢今後將更加嚴峻。為了想方設法在同年級學生中脫穎而出,以在求職時佔據有利地位,大學生為自己鍍金的行動正日趨積極。
![]() |
去年畢業於中央財經大學的小王(23歲、女性)説:「在大學時代的40名同班同學中,20人去海外留學了」。據美國國際教育研究所統計顯示,2011~2012年度在美國大學和研究所註冊的中國學生為19萬4000人。在來自印度、南韓和日本的留學生紛紛減少的背景下,中國留學生卻同比增長23%,呈現出令人驚訝的增長態勢。
中國2012年全年國內生産總值(GDP)增長率為7.8%,時隔13年跌到了8%以下。就職於德勤的小許在談到最近的中國經濟減速對大學生求職産生的心理影響時説:「7%的經濟增長率在外國人看來或許是非常強勁,但在我們中國人看來,這是非常可怕的。為了在競爭中獲勝,我覺得必須進一步提高自己。所有的問題都在於人口過多」。
就職難是反日遊行的溫床?
「收入過低」、「沒有未來」以及「專業不對口」……。即使想方設法實現就業,年輕人也會對不符合希望的工作心懷不滿,從而經常跳槽,這種趨勢正在加強。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統計顯示,在應屆大學畢業生中,27%在就職後半年內換了工作。而在畢業後的3年裏,竟然有61%的人跳槽。由此可見,與日本大學畢業生在就職3年以內辭職的離職率(約3成)相比,中國的離職率高到什麼程度。
對於接受培訓後很快辭職的年輕人,僱主當然會抱有不滿。據報道最近與應屆畢業生相比,有工作經驗者更受歡迎的趨勢正在加強。「應屆畢業生過敏症」導致就職競爭進一步加劇,並形成了惡性循環。
還有分析指出,去年9月的反日遊行成為了年輕人發洩有關就業的不滿和擔憂的出口。
在人口大國中國,年輕人生活在嚴峻的競爭壓力中。無法進入「體制內」的年輕人越是增加,不滿的總量越會膨脹。沒有人能保證其發洩口不會對準得天獨厚的體制內群體。中國的新領導人面臨的最大課題之一毫無疑問是年輕人的就業問題。
(森安健)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