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攻烏克蘭是普丁走向終結的開始?
2022/03/04
吉野直也:「這是對國際社會的挑戰。在讓其付出代價這一點上,美歐十分團結」,説這句話並不出自美國現任總統拜登,而是8年前的時任總統歐巴馬。
![]() |
俄羅斯總統普丁(合成圖片,資料圖來自Tass-Kyodo及REUTERS) |
俄羅斯單方面合併克里米亞半島時,七國集團(G7)在荷蘭海牙召開緊急首腦會議,我在當地進行了採訪。
在這次緊急首腦會議上,1998年因俄羅斯加入而正式形成的G8體制宣告終結,重新回到了G7體制。
「和我們一起行動才會對中國有利」,這句話也不是拜登説的,而是在上述G7緊急首腦會議即將召開前,歐巴馬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提議。習近平並未做出承諾,而是表示應該以公正的態度分清是非、解決問題。
此次俄羅斯進攻烏克蘭事件的軌跡與2014年相似。2014年,美歐日步調不一致,未能讓俄羅斯付出代價。中國則保持了觀望態度。
俄羅斯總統普丁看穿了美歐日存在的弱點,這才導致了8年後的烏克蘭危機。此次,美歐日在將俄羅斯部分銀行剔除出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的方針上達成一致,顯示出了團結。不同於2014年的局面正逐漸形成。
如果不能使用國際結算網路SWIFT,在俄羅斯設有營業網點的企業將很難與海外進行結算,業務會受到影響。
俄羅斯貨幣盧布暴跌,刷新了歷史最低值。雖然俄羅斯央行將政策(基準)利率由原來的9.5%提高到了20%,但要遏制貨幣貶值帶來的通膨加速並非易事。
俄羅斯經濟危機將直接影響本國國民生活,不滿的矛頭有可能會指向進攻烏克蘭的普丁。俄羅斯軍隊在烏克蘭的殘忍行為通過SNS(社交網站)瞬間傳播到全世界,反戰浪潮向俄羅斯洶湧襲來。
普丁亮出了俄羅斯擁有的核武器,雖然是震懾和佯動戰略的一環,卻體現出普丁被全世界逼到走投無路的心理的一面。
美歐日正在通過經濟制裁,尋找儘快結束戰爭的「突破口」。預測眾説紛紜,其中有猜測稱俄羅斯國內的混亂將影響到普丁的去留、局勢發生戲劇性變化,但也有意見認為戰爭將走向長期化。
某政府官員指出此次的烏克蘭事件與蘇聯1979年入侵阿富汗相似。
俄羅斯此次是擔心美歐同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簡稱北約)向其鄰國擴張而發動對烏克蘭的進攻,上次的蘇聯則是因為警惕伊斯蘭勢力和懷疑阿富汗向美國靠攏才決定軍事介入。
蘇聯和俄羅斯分別將阿富汗和烏克蘭定位為戰略要衝,以維護體制為目的發起了進攻。
進攻阿富汗的戰爭持續了10年,蘇聯軍隊在付出超過1萬4千條生命的代價後撤退,這導致了1991年的蘇聯解體。
進攻烏克蘭是對民主主義國家理所當然的反應做出的誤判,暴露了普丁作為「獨裁者」的傲慢與局限性。等待普丁的或許只有關乎自身存亡的艱難道路。
這也許是普丁走向終結的開始——日本等民主主義國家在懷著這樣的想法的同時,也有必要為迎接與俄羅斯體制直接相關的世界秩序的變化而做好準備。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政治部長 吉野直也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