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總統輪替與日韓關係的「好」和「差」
2022/03/11
峯岸博:在時隔5年由保守勢力奪回政權的南韓總統大選中,「日本」並沒有成為爭論焦點。原因是什麼呢?日本的存在感下降的結構性問題自不必説,更大的原因在於,尹錫悅、李在明等主要候選人出人意料地一致認為,金大中總統(任期為1998年~2003年)時期的日韓關係最為理想。
![]() |
尹錫悅説:「《金大中-小淵(惠三)宣言》中融入了將韓日關係引向發展性方向的絕大部分原則」。
李在明説:「《金大中-小淵宣言》中提示了韓日關係的未來」。
1998年10月8日簽署的《日韓共同宣言》的副標題是《面向21世紀建立新日韓夥伴關係》。這一宣言作為宣告日韓和解和新時代開啟的劃時代文件流傳下來。日本首次把對南韓的歷史反省和道歉正式寫入文件,南韓高度評價了二戰後日本在民主主義與和平方面的努力。
金大中在逆境下作出的政治決策蘊含著真正價值
金大中是南韓民主化運動的先鋒,曾在軍事政權下被判死刑,受到嚴厲鎮壓。在支援他的革新派中,有很多人憎惡日本和美國。在其擔任總統時,簽署了《日韓共同宣言》,並決定解禁日本大眾文化,當時南韓國內也出現了譴責的聲音。儘管如此,金大中從自身體驗和半島國家地緣政治學得出的「南韓的國運受外交左右」的信念從未動搖過。
![]() |
1998年的《日韓共同宣言》在南韓國內遭到反對。時任日本首相小淵惠三(右)和南韓總統金大中握手(東京) |
在逆境中也不動搖的明確信念和政治決策,體現了金大中外交的真正價值。
1965年金大中對日韓邦交正常化作出的應對也是如此。在政敵朴正熙總統的主導下,南韓國內掀起了激烈反對邦交正常化的遊行浪潮,認為簽署的是「對日屈辱協定」。在這種情況下,金大中仍在在野黨內部解釋了邦交正常化的必要性。
金大中在黨內被貼上了「同夥(被執政黨收買的在野黨政治家)」的標籤。他在自傳中回憶道:「在我的政治生涯中,那是一段非常艱難的歲月」。即便如此他仍然認為,「南韓被朝鮮、中國、蘇聯包圍,不能把日本也當作潛在的敵國」、「最重要的是,從安保和經濟方面來考慮,應該把日本當作友邦」。這是優先考慮國家利益的決策。
這可能是至今仍然適用的安保思想。南韓對日本大眾文化開放的政策後來促進了「韓流」、「日流」等文化交流,盛開出美麗的花朵。金大中作為任期內沒有對國內敵對勢力進行政治報復的南韓總統而聞名。
「盧武鉉-李明博」路線導致日韓關係惡化
遺憾的是,這樣的「金大中型」路線並沒有被後來的南韓總統繼承。
盧武鉉接手革新政府上台後,剛開始兩國關係還很順利。他對時任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宣稱,「任期內不會爭論歷史問題」。但後來他在小泉參拜靖國神社和島根縣竹島(南韓名:獨島)的主權問題上與日本方面發生激烈爭吵,稱「可能會打一場外交戰」,態度明顯變化。
![]() |
2011年9月,時任日本首相野田佳彥(右)和時任南韓總統李明博參加會談(紐約,KYODO) |
之後,李明博率領的保守政府時隔10年奪回政權,提出了與日美加強安全保障和經濟合作的方針。他重蹈了「盧武鉉型」路線的覆轍。在李明博任期的最後階段,日本圍繞慰安婦問題的應對招致南韓民眾不滿,他的支持率跌至20%多。接著李明博又使出了親自登上竹島的「禁招」,還要求日本天皇向獨立運動家道歉。日韓關係由此走上了下坡路。
經歷短暫春天的「朴槿惠型」和低空飛行的「文在寅型」
曾苦於被南韓國內視作「親日派」的朴槿惠也持續對日本採取強硬姿態,她上台以後花了近3年時間才實現與日本時任首相安倍晉三的第一次單獨會談。朴槿惠與日本政府達成《慰安婦協議》,日韓關係終於走出了長長的隧道。然而不久遭到原慰安婦支援團體等反對,稱協議「拋棄受害者」,日韓關係急轉直下。
![]() |
與南韓總統朴槿惠㊨握手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015年11月2日,首爾青瓦臺) |
日韓關係在盧武鉉、李明博當政時期由「好」轉「差」,在朴槿惠當政時期由「差」轉「好」。雖然循著反轉的軌跡,但日韓關係一直被南韓政局所影響。
現在文在寅政府的對日關係幾乎一路「差」到底。日本政府高官表示,最大的原因是文在寅政府提出的「受害者中心主義」。「把政府間談判的‘否決權’給了原告。只要原告説‘不’,外交就進行不下去」。
探查南韓真正的民意
在2016年要求彈劾時任總統朴槿惠的「燭光集會」以後,南韓輿論中帶有正義感的「民心」高於一切的氛圍越來越濃厚,導致政界的極端民粹主義。一位保守陣營的人士表示,這次總統選舉中對日政策幾乎未成為話題也是因為「候選人之間普遍認為雖然不能不管日韓關係、但不想火中取栗」。
南韓國民的真正心聲是什麼?2021年9月公佈的言論NPO等的日韓共同輿論調查顯示,在南韓認為日韓關係「重要」的人達到近8成。最近以年輕人為中心,南韓人對中國的感情迅速惡化,大約三分之二的人回答「日美韓應該強化軍事和安全保障合作」。
即使是這麼多南韓國民的心聲,也容易被「反日」市民團體的大音量呼聲所淹沒。雖然南韓在貿易和韓流等領域把視野放大到全世界,但在近5年的革新政權下,南韓在政治和安全保障領域明顯變得保守。
金大中再次受關注
南韓1月上映了講述金大中選舉的電影《King Maker》,金大中再次受到關注。日韓邦交正常化已過去半個多世紀,兩國所處的環境已與當時大不相同。但面對朝鮮、中國和前蘇聯的威脅與日本聯手的金大中的安保和經濟認識現在仍不褪色。日韓的政治領袖應該學習。
![]() |
尹錫悅(2月,首爾) |
金大中留下了這樣一句話:「所謂領袖就是要提前走半步。如果國民沒跟上,不鬆手退回半步去説服他們,然後再繼續向前走半步。我一直都是這樣做的」。
南韓當選總統尹錫悅在小時候,跟隨在日本一橋大學學習過的學者父親見過日本的樣子,現在對日本仍有好感。希望他在對日政策上,能超越民粹主義和民族主義做出強有力的政治決斷。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峯岸博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